No.113|随想:焦虑真的是一种常态吗?
No.113|随想:焦虑真的是一种常态吗?
迟到千年/2023.9.18
十几年前,自己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听周遭的同事说起中年危机时丝毫没有什么感慨,当时觉得似乎这个危机离自己还早,且自己也不一定会有所谓的中年危机。
十几年后,我已经从职场小白成为了职场“老人”,听到周遭同事说起中年危机,好像被击中了似的。
我对中年危机的理解是当一个人步入中年时,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活,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同时还面临个人成长的挑战,任何一个方面都足以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听到别人讲起中年危机,我有被击中的感觉,是因为我也已经步入了中年,尽管我没有同时面临来自于上面三方面的压力,但仅个人成长的困惑和挑战就足以让我倍感压力。
其实,与其说中年危机,不如用焦虑状态来形容更为准确。的确,我时常处于焦虑状态中,尽管在外人眼里我展现给大家的仍然是一个很好相处、坚强乐观形象的一面,但是我却真实地长期与焦虑状态共存,最能够直观证明焦虑状态存在的说明,便是我逐渐增加的白头发,以前只是左边鬓角处有依稀的白发,如今不仅左边鬓角,右边鬓角甚至额头处都出现了一簇一簇的白发。
昨天开车回家的途中,恰巧在帆书上听到樊登老师讲到了一本关于焦虑症的书籍《心理医生没有告诉我》。听完整本书后,我相信我并没有得焦虑症,而只是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焦虑症和焦虑症状之间有一个界限,焦虑症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如果当自己感觉到无法控制焦虑状态,这种焦虑让自己觉得未来特别模糊、非常无助、无法控制。第二个特征是焦虑已经严重干扰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所以不要轻易地给自己下定义说自己得了焦虑症,但是如果符合上述两个条件,或许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了。
书中介绍了焦虑症当中最为常见的四种病症,分别是惊恐症、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强迫症。焦虑症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来自外部的恐惧的对象,所以这就是它最容易让人们抓狂的原因,同时在焦虑的过程中还伴随着自责和自卑。
此书的作者介绍了一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减缓和改善焦虑症,既然对焦虑症都有用,那对于处于焦虑状态的人来说也一定有所裨益。
首先要在生理方面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这有助于减缓焦虑,比如保持适度的运动、听音乐、散步、练瑜伽等等,越是能够让自己的身心深度放松的活动,越是能够帮助改善和减缓焦虑状态。
其次是心理方面,首先要克服的一件事情是自己要知道惊恐并不可怕。焦虑状态每个人都会有,所以不用自己吓自己。
第三是行为方面的方法,比如暴露疗法,越是害怕什么,就要让自己通过一点一点的突破边界直面害怕的事物,以使得自己的心理慢慢适应和接受这些事物。
第四是即使释放自己的情绪,焦虑症患者,往往压抑自己的情感,而当情感爆发的时候,它所表现的强烈程度会使人不知所措,一旦爆发出来很吓人。
第五是自我方面,焦虑症的根本来源与一个人自尊水平有关系,越是自尊水平低的人,越容易焦虑,也更容易罹患焦虑症。
其实,焦虑状态真的是每个人都会面对,只是程度上、时间长短和周期上存在差异罢了。
或许,这个时代焦虑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毕竟每个人所面临的考验和挑战越来越多,不仅有来源于家庭的、也有来源于社会的,更有来源于自身的。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与自己的生命和谐相处,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对发生的一切东西,都能用“我允许”的态度来对待各种各样的事情的话,焦虑情绪就会少很多,就会自然而然地走上一条相当宽敞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