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会》 算法时代下的自由技艺
前几天的内容说,有时需要《敏捷项目管理》——专注,有时需要“高频切换”,有时也需知道《How we learn》——不得不忘记某些事情以便更好的记忆,有时还需知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image人类专家的判断,并不是完全基于运用规则
比如,学游泳。你可能会告诉他,手怎么摆动,脚怎么拍击水面,如何不让自己溺水...但是不管你讲的多细,他也仅仅是“知道是什么”,或许还能成为一个不错的评论家,但他还是不会游泳。
另一种情况,如果你直接把他扔进靠近深水区的地方,不传授任何口头技能,他自己乱拍一通,可能很快就学会了(类似于一种本能)。这种状态就叫做“知道该怎么”。
曾也有过教授游泳的经历,个人领悟对于游泳的最少必要知识是“怕死”——能够在胸腔中顶住一口气,却又不完全呼出。其余动作就可以随意了。
上述例子中值得注意的是“知道该怎么”可不一定“知道是什么”。就好比有些技能之中,有些东西似乎是 “无法言传”的。比如一个反射科医生在一张头部CT照片上发现一个轻微中风的病变,你要问他到底是怎么发现的,他有事没法把一步一步的全部思路明确的告诉你,最后总有些”直觉“之类的东西。
你可能也知道在计算机领域有一种专门干这种无法言传的事情的算法,叫做深度学习。有点商业包装的意思,在计算机科学家那里,其实就是”神经网络“算法。这套算法事先并不需要输入任何规则,让系统自己学者判断。系统内部有各种神经突触连接,如果这一次猜对了,相关的连接就会增强;如果猜错了就会减弱。这样用海量的例子训练,系统自己就能学会判断。
但是神经网络系统有个大问题。它只知道”该怎么“,但是不知道”是什么“。通过海量的数据比对,计算机或将最终确认是什么,但是离 ”为什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是什么,该怎么,为什么,算法只知道该怎么。能把三个问题结合在一起全盘考虑的,目前只有人类。
在金融界,有一类是”风险投资人“,非常高调且经常表达自己的思想,到处指点江山。而金融交易员,虽然同样有钱,甚至更有钱,似乎就比较低调。一类是长期持有一些资产,而另一类是快速的买卖,或认为是纯属投机,这些人也有思想吗?
答案是 有思想。至少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算一位。很多人都想学习这位能够左右一国命运的人物的交易秘籍,但是索罗斯内心深处其实希望别人拿他当哲学家。
image.png其实索罗斯基本没有什么原创思想,但是索罗斯,很善于运用思想。
1992年,有一个世界悬念——德国会不会调低利率
索罗斯和两个助手判断,德国一定不会调低利率,英国一定让英镑贬值,他们对这个判断有95%的把握。他们还计算出,如果这时候做空英镑,失败,则损失1%;成功,则赚15%到20%。这样一个根本不需要犹豫的赌局,索罗斯在十几天之内就赚到了10亿美元。
你能说他是恶意做空?可是谁有能把他怎么样,索罗斯只是按规则行事的交易员。当然,索罗斯占了便宜,也并没有像查理·芒格那样说”要跌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的上它“,这种漂亮话。
那么索罗斯是否”配得上“这次成功交易呢? 他们当时的决策过程如下:
索罗斯三人组,那时下了很大功夫研究当时的各方形势,仔细研读了德意志联邦银行行长的每一篇讲话。而他们之所以做出德国一定维持高利率的判断,最根本的,是对得过历史的把握——索罗斯断定,德国官员一定一定不会允许德国出现通货膨胀。
——因为当年希特勒之所以崛起,之所以获得那么多支持,就是因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德国人心头的噩梦,避免通货膨胀几乎就是德国的意识形态。对欧洲的责任再重要,也没有这个重要。
与此同时,三人组还断定英国一定不会允许本国出现通货紧缩,因为英国的短期信贷市场受不了。那么结论就是英国必然贬值。
这也正如麦兹伯格这本《意会》的立场。麦兹伯格说,索罗斯之所以能做出正确判断,他用的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市场知识,他是对四种不同类型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种知识:
-
客观知识。光速是多少,8+8等于几,这些就是客观知识,非常过硬。客观知识的行为叫做”理性“,不能用客观知识描写的叫做”非理性“。
-
主观知识。你说你饿了,你说你脖子疼,这就是一个主观知识。很难测量,属于个人的感受。
-
共享知识。共享知识是一群人共享的主观知识,德国人惧怕通货膨胀,这就是一个共享知识。
-
感觉知识。专家对所在环境,对各种数据的一种直观的感受,一种直觉反应。比如一个特别有经验的交易员能感觉到今天的市场有问题。
例如打高尔夫。不怎么会打的时候,你看不出顶尖高手到底厉害在哪。等到你的水平越接近顶尖高手,你就越觉得顶尖高手高不可攀。高尔夫球达到高水平要考虑的因素太多,风速,温度,草地的纹理....但是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你敢不敢挥出这一杆!
索罗斯,不但能综合运用四种知识,而且到关键时刻敢于执行。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不只是说说而已!
可能看到这你会觉得,虽然自己对数学模型或其他量子物理不懂,但是对于剩下的三种知识,很难吗? 但是别忘记开篇所说,知道是什么,可不一定知道该怎么。
从上文我们已经知道,所谓”意会“,就是要在客观的量化数据之外,获取更丰富的知识,特别是各种主观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知道“,而且要”理解“。我们要理解人,要感知环境,要理解文化。
比如说,对”死亡“的认识。年轻人对死亡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而对老人来说,可能就得严肃规划死亡。
据调查显示很多中产阶层的老年人,都有一种对生活失控了的感觉:孩子已经离开了家,我是不是还应该住这么大的房子?工作还能干多久?养老怎么安排?想买人寿保险还能不能买?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保险理财公司理解了老年人和年轻人对死亡认识的不同,马上决定把对年轻人业务全改为网上办理,然后把所有人员投入到对老人的一对一真人服务之中,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结果公司业绩马上大涨。
这就是”意会“的价值。意会有些思维工具是从文学艺术中获得,其本质上属于自由技艺,各种人文学科都可能给你提供思维工具。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如何掌握意会呢?
麦兹伯格列举了六个意会工具
-
符号。”符号学“,是一门真实存在的学问,单说符号学的一个观点:人们根据各自的背景,赋予符号不同的意义。一个符号可能就代表着一类人。
-
话语理论。什么叫”自由“?社会主义者认为”自由“就是给每个人均等的机会,即时团结一致;保守主义者则认为”自由“就是个人主义,即时政府不能干涉个人。
-
社会系统理论。每一个专业的专业人士,看一个什么系统,都爱用一个二分法的眼光去看。律师看的是 ”合法“和”不合法“;商人看的是”盈利“和”不盈利“。对于某些矛盾情况,或许就需要点”维度“的概念。
-
后前和后台。人前和人后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两种同等重要。
-
回报理论。付少回多;付回平衡;单纯付出,不计回报。
-
语言理论。维特根斯坦说,人的语言,其实大部分不在字词之中——你不但要听,更要观察才行。
但”意会“工具远不止这六种,这些武器的来源很有意思:符号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都是毕业生不好找工作的学问!
似无用的学问,如果你会用,就有大用。
祝好!
有时无知无畏,先行动起来,反而是最好的办法。认识世界要有点贝叶斯定理的精神,大胆假设,敢于行动,但是随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