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每个北京人,都是你眼中的“吸血鬼”
不是每个北京人都是你眼中的“吸血鬼”,更不是我们愿意做被你们排斥的“吸血鬼”。
X是变相指出对当今zf政策的不满,它把资源过于集中的在几个大城市中,显得过于偏爱了。但这几个城市要不是首都古都,要不就是早期发展对外贸易的地方,是历史或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并不是当初住在那里的人所能预料到的。但其实,并不是每个北京人的待遇都像X说的那样子的。
我住在北京的六环外,一个农村,当我小时候,城里的表弟在有暖气片的温暖的教室里上课,吃着学校的营养午饭。而我是在村里的一个小小的平房里,靠着一个小煤炉子取暖。学校很小,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30个人,所以大家能够想象到学校并不大吧。没有食堂,所以更不用说什么营养午饭了。操场只有两百米,但都是土路(其实除了教室里,还有大门到老师办公室那一条直线,其它地方都是土路),所以我跑的太快的时候经常因为土太多而滑倒,真的很疼。。。到了大学以后,好多同学知道以后其实也很意外,原来我的学校也是这个样子(莫名其妙吧~)。
再说说家境吧,我听我家人说起,我小的时候,有几年连过年都过不起了啊。家里拿不出来钱买过年用的杂货,还是,嗯。。。这事说来也好笑,是我爷爷头一天晚上,和别人打牌(大家家里过年,好多人聚在一起打牌的也不少吧~),也许是老天看不下去了,让我爷爷赢了两千多!不过因为天没亮,不好意思走,又输到了八百块钱,才赶紧回了家,买好了杂货(我爷爷特意留了些钱给我买了个玩具,他说怎么也不能让我苦,现在想起来还是想哭)。爷爷后来开了一个养猪场,爸爸是村子里的电工,妈妈是村子里一个公司的小灶帮厨。小学的时候,爸妈的工资加起来每月也就2000左右吧(他们会因为少了100块钱,吵得翻天覆地,是我爷爷劝好的,他说“不就一百么,我给”,可他也没多少钱啊。不过后来发现钱掉在了床底下。。。)现在想想吵有什么用呢,已经丢了的找不回来,吵得伤感情又何必呢。爷爷的养猪场收入有波动,大概和我爸妈差不多。
尽管现在家里情况好了很多,因为养猪不是很赚钱,就把那块地推了,借了些钱盖了个库房,租出去,自己轻松了收入也比之前强。爸爸因为是村子里的唯一一个电工,村子里三四百家人都要我爸来回来去的忙,晚上下班了甚至要睡觉也会有人登门,所以工资也涨了不少。妈妈的公司倒闭了,后来为了有事情做,就又找了一个,收入一般般,但因为离家不近,明天要六点多起床。爷爷是换了一个思路,敢借钱,换了现在的收入;爸爸是完全用辛苦换来的收入;妈妈可以在家舒舒服服的,却还是出去赚钱,天天早出晚归。看来谁想提高收入,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我知道他们挣钱不容易,所以在大学也不是吃好喝好玩好的,就普普通通的生活,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就好。如果有什么特别想买的大物件,偶尔去兼职也不错,花自己的钱有着莫名的自豪感~不过虽说是省哈,买书我可不算省,每次当当搞活动,那都是好几本好几本的买。。。毕竟是投资自己的知识力量,不得含糊,大学这些还是蛮重要的。
再说穿戴。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好多人都认为我是城里人,为啥呢。。。打扮的不错,衣服和鞋子都是有牌子的。而我为啥这样呢,可不是我爱攀比噢,而是质量问题。小时候我有个朋友,他家境也不好,所以衣服鞋子(尤其是鞋子)买的都是地摊货,穿不了多久就会坏掉,还要再买新的,而我买好鞋,我和我妈特地算过,一年下来我鞋子不坏,他鞋子经常坏,他比我花的钱还多。。。所以就决定买好鞋啦,毕竟这样做穿着好,也省钱嘛,不过这点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我衣服和鞋子不是很多,所以后来就有人吐槽我了,“你是没钱买衣服么”。。。买那么多干啥~
所以其实不是每个北京人都像作者说的那样有钱有实力享受待遇。像我们生活在北京边缘的北京人,也有很多人在种地;也有很多人住着小房子;也有很多人贫苦。我们只是有北京户口的农村人罢了,但我们总比那些家里没什么钱,上了大学以后却天天吃喝玩乐烧自己家里的钱的人强吧。
有些事情小时候没有意识到,到了大学却意识到了。当天南地北的同学在聊着家乡的特产时,我却语塞了,因为我并没有吃过什么特产,网上一查,除了烤鸭,都是些陌生的名字,听都没听说过,我感觉挺悲哀的。发展的迅速,导致外来人口的增长,使得很多商家都是外地人,很多店都是外地的特产,哪里还有什么北京的特产呢。其实现在的北京,早就不是北京了,它叫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