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联盟精品小说悠悠我心

小桂圆胡辣汤日记 45

2020-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老实人小小田

小柜员胡辣汤之四十五

杏花疏影 吹笛天明

注册了一个平台之后,开始改以前的稿子。

加入了一个社群,学一些知识,看自己以前写的有哪些问题,给心爱的大叔偶像写信,看日剧,茫茫然度过一周,时间似乎过得很慢,但没有那么浮躁。

看了看买的钢琴,突然想起来很久没弹琴,都落灰了,倒是有些心疼的。

现如今标榜写作变现的人很多,有的时候公众号啊各种广告一扫过去,一大堆,一大把,如同田地里乌泱泱的新苗,翠绿鲜嫩,却让人觉得浮躁。

索性打开电脑看日剧,是我很喜欢的男演员的剧目,一天一个章节慢慢看下去,时间倒也随着剧情一点点沉淀下来,有了很多新的思绪。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和安妮宝贝有关,里面有一段话我现在都记得,大意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人的作品写出来之后就立即和自己无关,很多时候写作者只是写的是瞬间的情绪,仅此而已,一个人脱离了自己的情绪和分析去写文,其实更纯粹。”

朋友圈宣布闭关一段时间之后,似乎清净了许多,每天按时上班休息睡觉看电视剧运动,脑子里不想其他的,仿佛那些平台的光怪陆离或者是荣耀兴衰都和自己无关。

闲来无事翻看宋词,倒是被一首词惊艳了许久。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的《临江仙》,写的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最喜欢的是这句。

我一直觉得自己十分浮躁,不管是看电影还是看书还是看小说,总是执着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有的时候心太野,有的时候心又太膨胀,什么都想得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一度让我十分痛苦。

我不禁开始思考,这么浮躁,到底是为了什么?

前几天在一个群里聊天,有一位大神给我看了他写的文章,大部分是关于一些问题的哲学拷问,或者是对于生死存亡的思考,看得我觉得和震撼人心,随即停止了自己的浮躁和膨胀,慢慢的开始整理自己的稿子。

曾经我在写作上,也有过很多的希望,想要迅速的变现,写作,光宗耀祖,或者是成为一个如何如何的作者,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后来我突然感觉,这似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没办法一蹴而就,而且很多时候,我甚至重视结果比重视这个过程还厉害,这让我十分的郁闷。

这就延伸到一个新的问题,我的写作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想了很多,我得到一个答案,更多的是为了生活的宁静,当然有一点外快更好,或者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变现,出版那是再好不过。

坦白讲,一个没有野心的作者,不是好作者,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是做起来很难。

从十三岁开始写小说,到现在32岁写随笔,我一点点的回望自己的写作历程,自己算是个比较冷静的人,经历过一些东西,反而想要想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么。

我见过因为浮躁而发疯的作者。

听闻过写的投入而精神抑郁的小姑娘(是我的朋友,但是她成就非凡,鉴于隐私我就不写她的历程了)。

看过一心想要写作变现,到最后依旧一无所获的普通人,沉迷于廉价的小恩小惠最后黯然离开。

真的是眼看着高楼起,眼看着高楼塌,最后尘归尘土归土。

如果套用一句元代的曲来写,大概是这一个意思: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其实并不想这么的悲观,可能和我最近买的哲学书太多有关,很多书网上一查都是致郁系(简单来讲就是容易让人抑郁的书),吓得我很久都不敢看,放在一边,慢慢的看一些自己能够接受的书和剧,调节心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反而轻松。

不想给自己立下很多flag,但是我确实是少了在文字当中表达自己的欲望,或者是说,我喜欢更纯粹的去追求文字的美感,偶尔写写喜欢的东西,而我自己则隐身于文字之外,静静的看一些东西,刻意的和一些东西保持距离,或许会让自己更冷静。

我其实有着想要表达自己的欲望,但多年的写作练习让我把这些东西变成了写作的动力,而不是满篇的表达自己多么努力。

写作,应该成为一种人生的修行,而不是扬名立万的手段,特别是当你自己的功底还不那么成熟的时候。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看到的一个平台的大神写的文,关于登山者,关于理想信仰和荣誉的较量,作者对我说这篇拿了一个奖,在我看来完全是值得的,因为他写出了那种遗世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人的深度和思考。

而实际上,又有多少人有古人那种杏花疏影,吹笛天明的心情呢,或许更多的被那些浮躁的媒体教唆者变得更美更强更牛逼吧。

我们需要世俗,但更需要自己内心的宁静,这两者在我看来,不矛盾。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the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