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散文想法

虚心与信心

2021-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木杉bin

题记:家庭教育中必要的因素。

孩子都一颗纯洁的心灵,但是后天的土壤不同会长出不同的样子。但是虚心和信心是一种不易调节的问题,很多时候在教育中很可能变成对立的存在,但是其中任缺一个都会对 纯洁心灵的成长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1.虚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孩子教育中都是强调谦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国外的一些演讲中,也有stay hungry,stay foolish。翻译过来就是,求知若渴求贤若愚的意思。曾国藩在他的文稿中一直也是讲,结硬寨,打呆仗,就是要虚心要用笨方法来解决问题;他在看人的时候也是强调常人毁于懒,才子毁于傲,那即是说有才干的都会因为不虚心导致的傲慢而毁掉。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会因此对于孩子的进步都不以鼓励为主,主要是控制不好鼓励的度特别容易导致孩子骄傲,后续无法持续进步。只有知道自己的渺小之后,才会虚心学习更多的知识,汲取更多的营养获得更快的成长。学习越多越容易发现自己的知识越匮乏。这也就是苏格拉底讲的,我唯一知道的上就是我一无所知。因此,从本质上来讲,虚心是必要的。

2.信心

既然虚心是必要,那么信心又从何而来呢?如果一直虚心,那么就是向内求,但是事物的发展需要不断向外获取能量。西方的文化中对于信心的教育比较多,部分源于其宗教文化需要不断往外发展。往外发展就是不断的做事,不断实践,如果被挫败过多,很可能就会信心受挫,导致心灰意冷,最后事情做不下去、实践变成了失败。反过来讲,就是信心在做事过程的必要条件。只有做事才有成事的可能。阳明心学也是强调是心在实践中的作用,也是就是知行合一。在家庭教育中,如果一味强调虚心,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因此缺少方向性的指示,导致其信心不足,对于后续的成长,乃至三观的形成都会有不利的影响。当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适当鼓励乃至奖励是必要的,因为这些鼓励或者奖励是信心形成的必要条件。在实际场景中,需要特别注意是需要鼓励孩子的行为(切不可是品性),因为行为是可塑的,后期会形成良好的习惯,最后形成优秀的品质。在此过程中,孩子的信心会慢慢自发形成。形成的信心对于后期的成长非常有必要。

3.心学

无论是虚心是信心都是锻炼自己内心的心学。信心是持续探索世界的动力,虚心是时刻打开面向外在世界窗口,持续探索世界二者缺一不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