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王阳明
王阳明因为刘瑾的事被放逐贵州龙场。但刘瑾并没有想轻易放过他。他派出了锦衣卫,准备在途中杀掉王阳明。王阳明自知逃不过,最终想了个假死的法子。
王阳明把外套和鞋子放在钱塘江边,并留下一封遗书,制造了投江而死的假像,总算摆脱了锦衣卫的追杀。
脱险的王阳明准备搭船去舟山,却被大风吹离航线,来到了福建鼓山。在鼓山上的一座庙里,王阳明奇迹般遇到了二十年前那个和他讨论养生术的道士。道士替王阳明分析了形势,说到:“如果你一走了之。刘瑾说你去了越南,或是蒙古,诬你个私通敌国的罪名,你的家人肯定受牵连。”
王阳明惊骇道:“我也是被时势逼得太紧,居然忘了这样的事。”
道士说:“你来之前,我已为你占得一卦,得卦明夷,断辞是:光明消退,黑暗降临,面对灾难,宜坚贞守持。”
其实这几个字无非是告诉王阳明和每个在逆境中的人:切勿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也不要让坚定之心有所动摇。要避免灾祸,就要守护内心的光明,尽管表面上可以屈服。采取这种态度,再大的灾难都是浮云。有时候,人必须隐藏他的光芒,以便在当时的困难处境之下仍能让他意志占上风,内心深处必须意志坚定,并且要一点都不流露在外。如此,就能在困难中坚持。
道士的话换起了王阳明的信心,他先回南京看望了父亲王华,让家人知道自己还活着,然后写下了“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的诗句,慷慨奔赴贵州龙场。
龙场的上任驿丞异常兴奋地接待了王阳明,因为他终于熬到头了。他向王阳明传授了5点在当地生存的经验:
第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当地少数民族和我们不是同一类人,阴鸷易怒,发起火来像魔鬼,要命的是,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发火。即使是中原人,也不要随便和他说话。来这里的人有很多是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心狠手辣的亡命之徒,好人谁会来这里;第二,注意空气质量。这里的空气看上去清新,但暗藏杀机,尤其是早上和夜晚,森林中的瘴疠之气四处弥漫,稍不小心就会中毒身亡;第三,动物凶猛。这原本就是野兽的家园,所以要时刻小心狼虫虎豹的攻击;第四,自力更生。法律虽然规定政府供应粮食,但经常一年才来一次,所以你要学会种植谷物;第五,也是最重要的:既来之则安之,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否则,你终会有一天把自己结果了。
由此看见,当地的生存环境有多恶劣。
王阳明起先还不以为然。然而,当他夜宿山洞,随行仆人夜晚被熊吃掉了半边脸,这才引起了他的重视,开始按照老驿丞的经验小心翼翼地生活。
当他的心彻底安静下来后,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一个圣人处在我这样的环境下,他如何做?”
找遍了所有的先贤,没有一个有他这样经理的,可以说从他们身上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找不到标杆的王阳明苦思冥想,最终他找不到标杆,寻不到成功的案例,这让他的心灵备受煎熬。后来,他通过长时间的默想,突然发现,圣人是没有办法改变外部环境的,他们只是适应环境。正如他自己,刚来时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想死的心都有。可现在,他不还是好好地活着?那么,让他活下来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努力适应了外部环境。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他觉得自己应该把时间用在理学的突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