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江昭和】“论大学生穷、迷茫、丧,和懒”

2018-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江昭和

随着改革开放,时代发展,教育制度和体系的逐步完善,如今的大学生的数量飞速增长。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这个身份本身的含金量也相应地减少,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一、大学生为什么穷?

一方面,有些出身寒门的大学生家庭条件有限,即使读了大学,短时间也不能够转变经济状况,所以穷,这是原生家庭造就的;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欲望蓬勃发展,大学生也是其中的一大主体,面对琳琅满目却无法拥有的资源,穷的心声水涨船高,即便是来自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大学生,在面对滚滚的物欲的时候,也不得不慨叹世间繁华万千,可惜财力有限。

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对外界的需索也是源源不绝的,不同层次的人也难免会有超出自身所能够把握的需求,按照这个推论,其实大多数人都“穷”。

两者的区别在于“你自己知道你很穷”和“别人告诉你你很穷”。

二、大学生为什么迷茫?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当然,“何去何从”是每个人一生都在追问的人生终极命题,但是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刚从校园的象牙塔里出来,不提长远的人生规划,就连短时间内的职业定位都一筹莫展,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不愿从事与此相关的职业,却又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对自身缺乏了解;

职场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要求,不符合内心的期望,对社会缺乏了解;

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除了简单地谋生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对工作失去信念;

不知道自己的职业技能会不会遭遇淘汰,若干年后,几十年后,还能够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十分患得患失。

大学生毕竟是大学生,在象牙塔里待过几年,于是难以避免地会对自己有几分升华的期望。

如果是受教育层次较低的人,可能能够比较随遇而安地做一份简单的工作,从中寻觅生活粗糙的幸福感和安定感,觉得人生不过就是这么回事,但是大学生会让目光和心思触及许多物质和“此在”以外的内容,然而短时间又无法改变现状或者自我实现,于是拉扯之间,迷茫暗生。

三、大学生为什么丧?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生活不会给予良好的回应,最后的承受者还是自己。

面对生活各种各样的问题,又看到自己身上能力的有限,所以不由自主地变得消极,变得颓丧。

另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时代大环境的一种氛围很容易感染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同一个人生阶段、面临同样的生活困境、精神困境的群体容易受集体情绪引导。

四、大学生为什么懒?

懒就不仅仅只是大学生的问题了,因为某种程度上说,懒是人的一种“本性”,但相对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而言,大学生的懒会更“突出”一些,因为他们不应该懒,他们的懒会更容易受人关注,或者说忧心。

因为他们身上,被寄予着厚望,是一个家庭的厚望,一个社会的厚望,也是一个时代的厚望。

大学生懒,摆脱不了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能力不够,放任自流,破罐子破摔;

第二,暂时没有太大的有形的具体的压力,比如房贷车贷,以及下一代的养育问题,所以他们乐得“自在”,逃避现实;

第三,社会对“勤奋”的过度消费解读,比如“勤奋是笨拙的同义词”,“勤奋也不一定成功”等等扭曲的价值观念的输出,对大学生群体的一种腐蚀;

第四,刚从轻松却又紧张的大学生活逃离,面对广大的“自由”,内心的一种无所适从,外化在表面会形成一种懒的状态;

第五,不得不提的是,现代科技的发展,纵容了大学生的一种懒,享受着上门服务的好处,许多事情也就懒怠去亲力亲为,花费心思了。

现实其实是,懒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如果克服了懒这个问题,其它的诸如穷,迷茫,丧的心理困境哪怕不能迎刃而解,也会变得没那么声色俱厉,因为生活被填充了太多内容,也就没心思去浮想联翩,优柔寡断。

这也是为何,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踏踏实实去做,对于大学生,乃至大多数人来说,如此必要的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