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手记-可我没有枪,读送你一颗子弹
引言:这是一位文艺到神经的作者,这也是一个民主自由的陈年老调以及“娜拉”走后能否归来的旧题。本文想到谈的不仅是一颗子弹,还有发射子弹的手枪。
可我没有枪,读送你一颗子弹同《谁的青春不迷茫》、《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等书相比,本书从书名到内容上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一个响当当的标题加上一地鸡毛的内容。在这碎片式鸡毛的背后,隐约着一个自由民主的主题,即本书所谓的“子弹”。
启蒙是针对蒙说的,蒙就是无知的状态。然而,读这本乃至这类书的人显然不是“无知”,他(她)们在读此书或此类书之前,都受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本书所给出的这套自由民主相比于读者之前受过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新鲜之处就是它否定了后者的“正义”。在自由民主的标准下,它告诉读者此前教育所形成的价值观是不自由不民主的。要实现人权,就要抛弃这些。“子弹”的威力就是意图把此前的价值观摧毁。而当一个人在思想上接受这颗“子弹”以后,他或她变会与自己身处的“不自由不民主”的环境格格不入,并陷入无尽的痛苦。
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子弹有毒。
1个人意识觉醒不意味也不等于人格独立、思想独立。
在自由民主的标准下,个人意识觉醒理所当然等于思想独立。然而,这儒家思想的标准下,“三十而立”更意味着个人主动承担家庭社会的责任。在佛家的标准下,个人意识觉醒意味着看破红尘。在道家思想的标准下,个人意识觉醒意味着“逍遥游”和“齐物论”。价值观的好坏,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评判。个人拥有价值观的幸福与否,还在于与其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否协调。在儒家文化传统的中国,修齐治平式的个人意识觉醒更容易获得幸福。
2民主自由是手段不是目的。
追求民主自由只是我们实现理想政治秩序或者实现个人幸福的手段。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论证: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手段来达成目的?民主自由是不是唯一的手段?如何证明民主自由是最好的手段?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是在此基础上改进还是废除重来?显然,这些问题不是“子弹”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与“子弹”型号相匹配的枪。
知识分子,叫公知也好、民主派也好,其固有的特点便是光说不练。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常自诩为孔孟之道的传承人,然而,维系中华文明的不光是这些人,还有常被人忽视的政治实践者以及常被漠视的广大“无意识”的人民群众。近代以来,自由民主这套观念更是成了政治正确,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更是成了知识分子群体信仰的金科玉律。其高者溯源比较同异,其低者则拾人牙慧。西化、洋化、现代化的背后,则是跪舔式的奴化。这套有毒的思想,无异于一场精神殖民。
我想说的是:理性不是以自由民主独立的标准衡量一切,而是辩证批判地对待任何思想和理论。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概括全部实际问题,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自动地解决社会问题。我们在接触一个个理论,一颗颗“子弹”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产生理论背后的环境,与子弹型号相配的手枪。
脱离环境谈理论,脱离手枪送子弹,如果不是有意误导,那就是作者装睡。对于装睡,如果连自己老公都叫不醒,我也没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