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之:不听!不听!不听曹操念经。
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韂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二月,董卓听说讨伐他的义军起兵了,于是迁徙天子定都长安。董卓仍在洛阳屯兵留守,并焚烧宫室。这时候袁绍屯兵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遗屯兵酸枣,袁术屯兵南阳,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在邺。董卓兵强,袁绍等都不敢先进兵。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军已经聚集,诸位还有什么顾虑?如果等到董卓听说山东兵起,挟持皇帝和百官,倚仗王室的名头佣兵自重,占据洛阳和长安之险要之地。向东出击以兵临天下;虽然此种做法无道,但足矣成为祸患。如今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天下人不知所归,此天要亡董卓的时候啊。与之一战而可平定天下,机不可失啊!”于是引兵西进,准备占据成皋。张邈派遣部将卫兹分兵跟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到董卓部将徐荣,与之交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被流矢射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曹洪把马让与太祖,才得连夜逃走。徐荣见太祖所将兵虽少,仍奋战一整日,自认酸枣不容易攻克,就撤兵回去了。
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余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太祖返回酸枣,只见各路军队共有十几万人,每天只知设宴摆酒,狂喝滥饮,不图进取。太祖责问这些人,并替他们出谋划策说:"请诸位听听我的计策吧,让勃海太守袁绍带领河内大军占领孟津;在酸枣的各位将领据守成皋,占领敖仓,封锁轩辕及太谷二大关隘,全面控制险要地带;袁术将军可率领南阳的军队进驻丹水和析县,杀进武关,主要目的在于震慑三辅:各路大军都宜采取深沟高垒不与敌兵交战的战略,只须广布疑兵,以此向敌兵展示天下大势,我们以正义之师诛讨叛逆之贼,何愁天下不立刻平定。现在各路兵马既然都为了伸张正义会聚到这里了,却又迟疑观望,不肯向前进军,岂不是让天下百姓大失所望,我内心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对于太祖的责备和计谋,张邈等人仍是充耳不闻,拒不采纳。
评:
虽不懂军事和地理,但这些地名耳熟能详。先说董卓为什么把天子劫到长安。这是在留后路吗?可能是吧。刘邦其实考虑过洛阳,但娄敬建议是长安。张良也同意他的观点。为啥呢?洛阳虽居中原大地,又有轩辕,太古这样的关隘。但历来都是四战之地,中原大地虽然一马平川,洛阳关隘之内的腹地反而狭小。反观长安,关隘后面是八百里秦川和天府之国。就算不懂,只从“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这句诗里也能窥得一斑。董卓军事素养其实并不差吧。他可能考虑敖仓,成皋,这样的必争之地万一争不下来咋办。史书上老说孟津,荥阳啥的,大河南这个中原之地也不是谁都能守得住的。
曹操的中心意思你懂的,就是趁他还没缩进三秦关隘,在中原迅速消灭他就完事了。可惜各路神仙就是不听他念经。董卓还是退守长安了,要是万一吕布没能把董卓杀了,估计长安真的不好进去吧!要么秦为啥在七国中得天独厚。
刘邦为啥很快从巴蜀出来了?就是因为第一次进长安赢得了秦地人心,秦地人恨项羽,刘邦想从那里出兵很容易。反观刘备失了荆州门户,怎么也出不来。可见三秦关隘不是这么好进。
曹操安排得明明白白,分析得头头是道。可惜诸公就是不听。咱有啥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