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题行为案例分析(一)

2021-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胡不糊呀

师生关系

举例:我们班一个女生总是不写数学作业,即使写也写错,给她补习也没效果——

1.年龄

2.身体发育情况(视觉、听觉、发音、身体协调性、高矮胖瘦、有无换牙、有无肢体障碍等)

(换牙:身体准备好学习了  交叉:左右脑平衡      系鞋带——要看孩子的身体是不是准备好学习了)

3.要看他脑神经是否发育良好(专注、理解、表达、情绪、自控等都与脑神经发育相关)

4.理论基础(用什么理论来解释,是否全面?用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是否可以完全解释?是否需要学习教室困难学生的治疗理论?)

5.评估其能力与需求状况(基础差?哪个知识点?需要人陪?)

儿童观察

观察内容——

1.外形、衣着

2.身体、动作协调性

3.与他人互动的神情、动作、语言

4.最常见的行为(结合环境、情境)

儿童观察报告:(起码观察一周,常常是一个月)

时间、被观察者、年龄

观察到的言行、所处的情境、你和他的互动、他的反应、你的感受、你的判断、判断的基础

《格林童话》

《请不要生气》

气质类型:风象、火象、水象、土象(土象的孩子坐在前面,风象安排在土象周围)

6--8岁:依从权威(成人)、注重外表

9--10岁:孤独(我会不会被关注,我会不会被喜欢)、注重内在评价、出现3-4人小团体(会出现排斥、不接受差异、欺凌)、需要正义公平

11--13岁:小青春期 、5--6人小团体

『创建相互支持的班级文化』

13--17岁:想要找到1-2个志同道合的亲密的伙伴

遇到自残的行为不要害怕,我们太惶恐反而会推开他,可以就平静地跟他聊聊,他可能就是需要有人关注到他,听他说说发生了什么。

青春期情绪会起伏不定,我们要给予陪伴,让他去试错

强大的人才会去求助。害怕求助的人,其实是害怕被看不起,被别人说“这都不会”。愿意去求助的人内心平和,觉得值得去求助。

青春期孩子对平等的追求。

对青春期的孩子多一些励志的,不要无力的。

抑郁症:在用他的方式拿回他生命的权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