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之中有灵魂
《范仲淹还金授方》的故事中有两个细节特别能够表现范仲淹的正直无私,忠诚守信。其一是,“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其二是“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志宛然”。托付比较重大的财物往往要经过第三方的见证或者立下一式两份的字据等等来作为凭证。第一个细节。临终的托付,来不及推辞和回避,友人已经逝世,没有人可以见证,只有天知、地知,己知。要坚守这一托付,就要靠内心的纯洁无私。
第二个细节是十多年以后,范仲淹无愧自己的良心,忠实履行了这一承诺,“封志宛然”体现出范仲淹妥善保存,坚守约定,而最终完成了友人生命的托付,其人格的高尚可见一斑。
为什么细节描写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因为细节之中有灵魂。
还是顾恺之的故事。《世说新语笺疏》下卷《排调》之89:“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这个倒吃甘蔗的故事很特别,别人是从根开始往上吃,而顾恺之是倒过来,从甘蔗的梢上开始吃。人们奇怪的问他这样吃的原因。他回答说,越嚼越甜。通过这个细节,读者能够感受到顾恺之对于生活有一种审美化的精致追求。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是被作者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
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精神。
苏联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一书中谈细节描写的时候说:“我认为直觉是一种能够通过局部,通过细节,通过某一特性再现整体图景的认识能力。细节不仅帮助历史小说的作者再现过去时代真实的生活图景,而且还帮助他们再现当时人们特有的色彩、感情和心理……”
细节之中有灵魂。细节是具体的,也是微小的,但细节更是巨大的,因为它能够反映主人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