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派·以读书为名之好文共读

读钟求是的《地上的天空》:地上的天空,本就是一厢情愿的想象

2025-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耘禾尔_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简约派好文共读活动】

我们每个人只要活着,总要面对生与死的冲突,取与舍的冲突,现实与想象的冲突,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对立与矛盾无处不在。而这世上的人与事,我们又能看清多少,很多时候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那沉默的冰山下,隐藏了多少暗流涌动,又有多少的欺骗与谎言,或许有些浮出了水面,大多数则永沉海底。

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一个活络不足,古板有余的孤独男人,唯一的喜好是收藏签名书籍,幻想着自己结识了那么多响当当的作家,在被病魔缠身后,病痛的绝望加上极致的孤独,让他从书中找到希望,早早地与现世的情人签了来世的婚约。可是,如果真有灵魂和来世的存在,对于他死后发生的一切,他又会怎么想呢?

小说是从主角朱一围去世开始写起,以他在世上为数不多,性情相似的友人“我”的视角来叙述。“我”的好友朱一围留下了一整墙的藏书,他的妻子筱蓓急于将它们处理掉,因为她和儿子都对这些文学书籍不感兴趣,最主要的是占了儿子休息的地方,不能让一堆死物做“老大”。读到这里,我的心凉了一截,正应了那句“人走茶凉”,再亲密的关系都只存在于活着的时候。但筱蓓的做法无可指责,活着的人总要向前看,接下来她要独自撑起这个家,她要考虑的事情远比伤春悲秋来得重要。与其让一墙书来提醒她家里少了一个人,还不如眼不见为净。而且她与朱一围的婚姻,和大多数的普通家庭一样,平平淡淡,泛不起一丝波澜,有的只是尽各自的义务,培养好儿子,维持好家的体面。

当然,后面文中提到,将这些书散掉也是朱一围的意思,筱蓓的理解是,丈夫知道他们母子不喜欢看这些书,不如给到喜欢的人手里。这其实也暗示着妻子对丈夫也只浮于表面的了解,朱一围此举其实暗含深意。

我们还是回到“我”帮忙处理书籍的事情上,先是将一部分捐给了区图书馆,还有一部分是作家亲笔签名的藏书,那是朱一围花了一番心思,一本本签回来的。出于对好友的尊重,“我”希望为它们找到更好的去处,便想了一个法子,在网上搜寻同一名字的人,若新的朱一围也喜好文学,那就是一段善缘了,相信朋友朱一围也一定喜欢这样的安排。

有一位名叫陈宛的女士称其男友也叫“朱一围”,并以二十万的价格买下了这批书,想给男友一个惊喜。可没过多久,这些签名书出现在了“我”的好友朱一围儿子的学校图书馆里。故事开始变得有些蹊跷,首先这些书的价格完全超乎书的价值,而且它们没有如购买者所言给了她所谓的男友。她口中的朱一围,真有其人吗?

“我”私下约了陈宛,才发现了朱一围,那个在所有人眼里有些古板的老实人,居然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陈宛是他在外面认识的女朋友,尽管没有身体上的背叛,(因为女方不愿意),精神上已然是知己,甚至还签下了一张来世的婚姻契约书。

他们的相识始于一场书籍分享会,朱一围是冲着书和作者去的,陈宛是偶然凑了个热闹。在性格喜好上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因一次善意的让座结识,又因陈宛正处于感情脆弱期,不知不觉地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陈宛和朱一围不同,她务实,带着小生意人的精明。文章开头第一次和“我”约交接书时,“我”让她出示身份证,以确认是不是真叫“朱一围”,她直接来了一句“人民币比身份证更可靠”。她经营着一家售衣店,尽管不算大,但热闹中井然有序。她对朱一围的感情更多的是感激,因为对方在她当初要开店时,仗义相助,一下子打了20万到她账户。

20万,这也正是朱一围给她的来世婚姻的彩礼,这场关于来世的约定从头到尾都是朱一围一人的策划,陈宛出于感激,出于不好意思拒绝,随意签下的婚约书,在朱一围看来却是郑重其事的约定。

然而,这20万,如今陈宛以购书的方式还回来了,相当于单方面撤销了契约,她甚至希望“我”能帮她找回留在朱一围那里的那张婚约书。

如果朱一围看到这一切,他该作如何想?他在临死前,脸上的表情不同于濒死之人的痛苦,反而是令人不解的安适和愉快。那时候的他已经不能说话,在纸上写了两句话,“一句是:对书上的文字,一双眼睛便是一次公证。另一句是:在对不起上面贴上邮票,从那边寄给这边的你。” 所以,他坚信书本《七天》里说的灵魂世界,而他将会在另一个世界实现他与陈宛的婚约,但对于这个世界的妻子,他毕竟背叛了她。只是,到了下一世,他更希望的是重头来过,将过去留下的书清理掉,也是希望了结与过去的人和事的瓜葛。他在这一世过得太窝囊,不管是在外面,还是家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人,只有在陈宛那儿,他才找到一点价值,在来世,他也只希望与陈宛继续新的生活。

“我”曾形容自己和朱一围都是“撤退型”人,在一堆人中,十之八九就是站在人群后面的一个。但朱一围神秘地笑着说,总有那一次,是例外。这在暗示,在这一世,他在陈宛那里得到的是例外。但他们的关系在这个世界终究是不被允许的,是要藏着掖着的,他如何才能光明正大地爱与被爱,只有在来世。当我们大多数人觉得来世是无稽之谈,只有朱一围相信它一定会到来,为什么?因为他见过蓝天白云落在地上的样子,听过太阳发出的声音,那其实是结冰的水池上映出的天空,和太阳化冰的声音。

他一厢情愿地相信了他想相信的,他在纸上写道:“白云可以从天上到地上,人也可以从地上到天上,天空也是一个大水池。”

可惜他的一片痴情终究是错付了,陈宛急着想毁掉那份婚约,急着与他撇清关系,那点稀薄的好感随着那二十万的转账很快就会消耗殆尽。地上怎会有天空呢?那只是镜花水月,风一吹就消散了。

小说初读只觉得故事性很强,很有些戏剧效果,但再读细品时,读出了孤独,读出了悲凉。一个孤僻的,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普通人,该如何在周遭的喧闹与不解中寻得自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