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课十讲》学习笔记2
为什么搞不定学生? 学生研究老师的时间、精力远胜于老师研究学生的时间、精力。老师要研究至少50 个学生,学生重点突出,研究那一两个要对付的老师,比如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老师有各种各样的杂事,学生却一心一意研究老师。后进生之所以后进,不是他们脑子缺根筋,而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不用在学习上。后进生的聪明才智都用在对付老师身上,怎么可以蒙混过关,怎么可以安全地开小差,怎么可以趁老师不注意抄作业。
习课堂没有口头提问,只有书面提问,要提的问题写人任务单,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拿笔作答。如果提问不重要,请删除;如果提问重要,请每个学生回答。口头提问、口头回答,学生心知肚明,几十个人只要一人回答。时间久了,绝大多数学生不当正事儿。1 个提问,1 个学生回答,2 个学生补充,1个学生小结,4 个学生的回答加上老师的总结,3 分钟时间要吧?3分钟里只有4 个学生参与了,46 位同学成了可有可无的旁观者。习课堂,变口头提问为书面提问,老师说“完成任务二第三题,3 分钟”,3 分钟里每一个学生都作答,并且,每一个学生都有完整的、不被打断的 3 分钟时间思考和回答。思维的深度需要时间保障。20 秒走一个“问答”,能有多少思维训练的实效性?
大班额下的小组讨论,常常有计划无组织,有计划无纪律,半失控状态。
无法让学生的耳朵有效地忙起来,那么就让学生的嘴巴、学生的手有效地忙起来!把课堂70%的时间还给每一个学生读、背、写。
教学质量不能靠突击,要靠日常一节又一节的家常课。
课堂是学生听讲的场所,更是学生训练的场所,能力最终都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读、背、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读熟课文、背出片段、抄写默写、课后习题、配套练习,老师在场的课上完成,有了问题还可以随时请教,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必要的帮助,这个帮助就是“及时雨”,就是点拨。
课堂是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