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的那山那水那人那事――小村的山(窦王山)
小村若没有人的吵闹,那简直就是世外桃园――小村被山包围着,小村那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山山都有故事由来。
二十年前进出小村的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小道循山腰而辟,上上下下,弯弯曲曲,走在小道上,往前看是山,往后看还是山,眼前身后山山看似不足百米。
当你顺镇上公路茬进小道后,顺小道上了一坡下一坡,再上一坡下一坡,再上一坡,直到了坡顶,往前一看,一座敦实圆润、柏树葱郁的小山就挡在眼前。在柏树掩影的山顶,还可看见一座四角飞起的古老庙宇,这便是守护小村安宁的镇村山――窦王山。
小村村名窦入,以及这窦王山之名,均因一代枭雄窦建德而来。
有关隋唐年间群雄之一的窦建德之死,在小村村民口中代代相传下来的故事与历史记载大不相同。
相传,窦建德为形成河北、河南与关中的三足鼎立之势,在李世民取道河南攻打王世充时,率兵援助王世充,进抵虎牢关。熟料,这一援助,不仅未能如愿打退李世民,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反而加速了窦家军的败亡。
这李世民,何等雄才大略,不走寻常路――当窦建德还在与群臣商讨围攻唐兵大计之时,唐兵已从天而降杀入大帐。文武百官大惊失色,顷刻间乱作一团,眼见唐旗招展,十万大军瞬间崩盘。窦建德见大势已去,便率几十亲信一路丢盔弃甲、沿山径小道仓皇奔逃。
四面追兵杀声震天,几十个亲信誓死护卫夏王窦建德周全,一顶百人,奋力死战,然而终因寡不敌众个个以身殉职,到最后只留家仆窦怀护卫着窦建德沿一羊肠小径逃窜入一片丛野密林之中,躲过了追兵。
山脉连绵,丛林莽荒,荆棘密布,失魂落魄的主仆二人在这山野莽林里披荆斩棘自践小径,觅野果采野采充饥,好不凄惶。一日,主仆二人爬过一座山岭,又穿过一片松林,忽见眼前一方山凹,平坦整洁,这一处、那一处红的、粉的、黄的、紫的、黑的、橙色的野山丹丹花儿昂首盛开,蜂蝶儿嘤嘤嗡嗡 ,而且在一块大石根下还有一股清泉水。窦建德忽见此佳处,由由喟叹曰:“此乃真佳处也!若非孤大业未成,不甘苟活……”
说罢,只见窦建德拿起长矛,站在覆盖着清泉水的那块大石头上,奋力刻下了“迷入”两个大字。
战乱年代,民不聊生,携家眷到处奔逃者十有八九,自然有误撞误入者,便在此佳境辟土筑屋繁衍生息,有智者见清泉石上“迷入”二字,遂取“迷峪”作为村落名称,“迷峪”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话说窦建德主仆二人继续循山一路向下走去,只见山脚下淙淙溪水自西而东蜿蜒奔流,岸边有蟹虾爬行,水里有鱼儿跳跃。主仆二人暂时歇息,捉虾逮鱼,饱餐一顿。然后淌过小溪,来到河对岸,忽见有人行小径,便沿小径一路向上走去。但见山渐行渐逝远,还有几处茅舍散落在眼前。
窦建德心中一喜:天无绝人之路,在人迹罕至的山野逃窜,受尽非人的磨难,时至今日总算看到了人间烟火气。
此时,恰逢一挑禾老翁,遂遣窦怀上前问路。老翁答曰:“此处乃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会之处,是太行群山的一个山峰出口,出的此处,再沿西北口进,循沟而上翻越一座山即到河北界,沿东北口循山腰小径一路绕行即到河南境内。”
主仆二人告别老翁,来到村口,但见一块大石立在小径一侧,建德又手持长矛在大石中间刻下“窦口”二字。后来“窦口”便成了该村落的村名而沿袭下来,后经演化“窦”变为“豆”,亦即现在的“豆口”。
再说主仆二人进的西北口,沿沟一路向里,但见山山壁立,眼界越收城窄,突然间前方一座小山堵住去,二人便循小山而上,上得小山顶,但见又是一座座望不到头的山脉。山山无路,主仆无奈攀上爬下,眼看天色渐暗,忽又大风呼号,雷鸣电闪,待二人胆颤心惊地抓住一处藤蔓跳跃到一处空地,欲再向下行时,往下看却是峭壁断崖,根本无可攀援之物,现在主仆被困在平米见方的空地处,向上不得,向下不能。
窦怀正待要设法再向上抓够藤蔓,只听夏王一声“天灭我也!”便见夏王纵身一跃跳下断崖。
窦怀一声凄厉的吼叫“夏王――”划破雷电,响砌云霄。
村民们说,家仆窦怀在空地唉嚎一宿,待次日天亮后,竟发现,在断崖一侧,竟有凿痕,并可踩痕而下。窦怀下的山崖,把夏王窦建德的残骸收拾停当,用草木编席,把夏王残骸卷入席内,捆绑好,背在背上。又沿沟向外走。不一会出的沟来,竟见四面环山,松柏葱茏,槐花飘香,野果纷呈,并有一小股清澈小溪自北向南流来,顺溪流方向,但见来时那堵小山刚好封住去路。
窦怀定足环顾,突然似有神明指点般,决定把夏王葬在小山之上,自己也将永驻此地,以侍奉夏王建德的在天之灵。
窦怀背着夏王残骸,爬向小山顶端,挖坑葬人,并在墓葬上方,修筑一四檐飞起的庙宇,在庙宇后墙刻写“窦入”两字。
小村村名“窦入”,后经演化,“窦入”变为“豆峪”。
葬有夏王窦建德的小山,后来的村民给它起名窦王山。
后来又有人在夏王纵身跃下的山崖根刻下了大大的“断王崖”三字,也有说是窦怀刻下的,反正那山崖,现在叫“断王崖”。
村民们流传,那庙宇自窦怀建成到现在,历经一千四五百年,从没人再修缮过,但它却历经风刀雨剑、炮火战乱始终保持原貌。在我的记忆中,窦庙好象一直就那样立在那里。
村民说,窦王山是小村的镇村山,是小村的守护山,正是因了窦王山的守护,抗日战争年间,小日本鬼子的铁蹄才没有踏入小村,保了全村村民周全;正是因为窦王山的守护,在全国大闹饥荒灾害年间,小村村民仍能自给自足,没有遭受太多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