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的一天
这一天是2019年9月17日,我和同事像旋风一样从郑州东区旋转到西区、北区,像撒欢儿的马儿四蹄生风下了公交乘地铁,时间的节拍一直在跳跃,步履总在节点上,刚走进BRT站台车就来了,刚下了公交要转乘的公交来了;走进地铁站台列车就在那里停了,来个虎跳,刚一进车厢列车就开了,真是无缝对接,太适时,太紧凑了。
6点半钟我和同事就急匆匆甩开膀子迈开大步赶乘S106路公交车途径28个站点直达郑州东区国际会展中心(CBD)观看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
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于2019年9月8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原来我孤陋寡闻,对“少运体育文化”不甚了解。2019年9月9日中国“少运会”在河南郑州隆重举行,通过参会我才对“少运会”有了初识。

中国有56个民族 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会展厅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按下按钮就有一个石榴子跑进石榴中与其它石榴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小小的我是第7758颗石榴子,看来之前参观会展的人数还真不少。下面我用照片记录中国各民族体育活动亘古至今的演变,及历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开会时间、地点和基本状况:




















参观完会展将近上午11点,我们在家乐福吃了一顿午饭,乘坐79路公交车到达黄河博物馆。到那里时大概有下午1点钟,博物馆门前冷冷清清。我们还以为中午饭点的原因,一问门卫人员才知道博物馆已闭馆十多天了,昨天有国.家.领.导人来此视察。目前还没接到有关部门指示,让开馆参观。我们大失所望。但还报一线希望在那里等。门卫也挺善解人意的,特地打电话请示有关部门负责人什么时间能开馆。我们是幸运的,半个小时后终于可以开馆参观了。我们第一时间进去,开始就我们两个人,我们两个小生议论说:这好像是我们两个的专场啊!过了一会儿据说是浙江省的某领导一行人及其河南有关陪同人员也进馆参观。
做为黄河岸边的郑州人应该熟悉我们的母亲河的历史和现况。我们很认真地进行了观看。





































从这些图片和文字中我们深刻地理解了李白那大气磅礴的诗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它养育了炎黄子孙,功在千秋。
参观了黄河博物馆,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到花园路金水路参观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不无道理。博物馆里有集体的智慧,有高人的思想,是历史和现实的集锦,细品,有无穷无尽的知识,有丰富的营养。特别是对于我们上了岁数的人,眼睛也花了,看书有诸多不便,又不甘心无所事事,天天吃吃睡睡发发呆。所以到外面走走看看,不乏是一个明智之举。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美哉!乐哉!
脑子不好使了常常健忘, 把所见所闻随笔记录下来,印象深刻一些,也避免岁月似流水匆匆流走。让祖国文化在心田里孕育、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