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豆腐不只是豆腐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样东西,并不真的仅仅是喜欢这样东西,更多是喜欢、贪念它背后隐藏的那些美好。
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多云
最近,看《那年花开》,每每看到周莹吃甑糕时窃喜、满足又幸福的模样,都心生几分感慨。对困顿中的周莹来说,甑糕是难得的奢侈。甑糕的甜,是希望、也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成了吴家东院少奶奶后,珍馐美馔应有尽有,可周莹恋恋不忘的依旧是甑糕。或许就像吴聘说的那样“你吃甑糕,是在品味我们的生活,甜蜜、幸福”。
是啊,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样东西,并不真的仅仅是喜欢这样东西,更多是喜欢、贪念它背后隐藏的那些美好。豆腐,于我,就是这样的东西。
豆腐,因其营养健康、风味独特,且制作简单,早已成了家家户户、随时随地可享用的美食。我爱豆腐,如今却很少吃,偶尔吃来也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看了《那年花开》周莹对甑糕的感情,才恍然大悟。豆腐,于我,不仅仅是豆腐,更是那些年对新年的期盼、有团圆的喜悦和浓浓的年味。
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记忆里,小时候,豆腐对村里大多数人家来说都是稀罕物。一般只有家里来客宴请或者逢年过节,才能吃到。那时村里也没有正儿八经的商店,往往是那专做走街串巷生意的小贩,隔三差五地或推或挑着豆腐筐边走边吆喝。“豆腐喽,买豆腐了,新鲜的豆腐哦”。买是不可能了,于是只能在渐渐远去的、淡淡的豆腐清香里,期待新年快快到来。
那时,虽家家种黄豆,但平时是舍不得吃的。一年忙到头,也只有春节忙年货时,才纷纷拿出预留的那部分,做筐豆腐,既是对一年辛劳的犒赏,也期盼着来年有个好兆头,因为“豆腐、都富”啊。
腊月25日,待到在外打工谋生活的人都回到家里。家家户户陆续忙起年货,包馒头、炸果子,买鱼买肉,都是新年才有的美味啊。最热闹最欢喜的,自然还是做豆腐。早早的把黄豆用水洗净泡上后,每家就得安排人去磨房排队等着。开始那些年,原生态的,就是毛驴拉着磨盘一圈圈转,等全村做完,也到年三十了。后来有了机器,大家提前约好时间,差不多时候挑上泡好的黄豆过去,很快就又挑着浓香、白热的豆糊回家。只是,不管是在磨房里,还是机器旁,总也少不了孩子们欢腾的身影,盯着自家黄豆变成豆糊,闻着浓浓的豆香,仿佛豆腐已在眼前。
做豆腐这等大事,自是全家都参与忙活的。通常待豆糊挑回家时,铁锅里的水也已沸腾。待豆糊倒入,大火烧起,热气越聚越多,孩子们便只能在朦胧中看着大人忙碌的身影,急不可待地反复催问好了没。摇浆是有趣的,但抵不上热豆腐的诱惑。或者待点卤水后,先吃碗豆腐脑解解馋也是好的。热热的豆腐脑,只加上一点点葱花、酱油,混合着豆子的清香,瞬时成了绝秒的滋味。待到热气慢慢散去,豆腐脑已被倒入特定的模具,放在案板上,只待水分沥尽,豆腐成型。
纯正、清香,绝妙的滋味等待的间隙,大人们通常会盛出些煮豆腐的水,让孩子洗手洗脸。据说这水洗过的手脸光滑白嫩,而且不容易得冻疮。偶尔看着自己的手,想想这许多年确实少有冻疮,确有几分可信。
豆腐终于成型去掉模具后,全家老少都聚拢了来。大家围着桌子,或站或坐,有些直接拿起块热豆腐就放进嘴里,也有些切成小块放进碗里,如豆腐脑般加上些葱花酱油,再慢慢品味。不管如何吃,自家新做的、还热乎的豆腐,都是永远难忘的美味。
饱餐一顿后,把切好放凉的豆腐块放进水桶里,留着慢慢吃。年三十和初一的餐桌上,豆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鱼烧豆腐。老人们都说,这是“年年有鱼,都富都富”…
年年有鱼、都富都富肚子在抗议了,味蕾也在叫嚣,可惜再没有那样的美味,也没有了那时的期待和欢腾..
本文为原创,喜欢可以点赞、收藏、分享。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