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是唯心主义(五)—求才心法2

2022-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高老九

(接上)

三、人才能力3+1模型

此模型和绘制内心人才画像“锄禾日当午”模型中“午”字诀完全重合,再单独拿出来说一下,主要是这点为人才需求的靶心。有了靶心,就有了目标和加速度的正确方向。所以招聘开始前要提炼岗位需求—人才能力的“3+1”模型,即: “3”代表:专业能力、核心能力和加分项;“1”代表否定项;

    — 专业能力是岗位需求上的专业技能,也就是人才的看家本领或专业优势赛道。

    — 核心能力是指核心特质,如:好奇心、学习力、思维逻辑等。

    — 加分项是指是指在2个以上人选中,大体条件相同,更优先考虑的条件。如:某某项目经验,成功产品等。

    — 否定项是指此岗位需求中的否定指标,如:工作经验不能少于3年。

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提炼3-5点为宜,人没有十全十美,人才过度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要基于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场景、工作目标和现有或过往岗位成功案例为素材进行提炼。

加分项不是必备项,更不是否定项,,这个在实践中是最容易搞混的,经常会把加分项当成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进而成为否定一个人选的理由。

否定指标极有可能是敏感话题,比如针对国籍、性别、地域等就业歧视,法律层面上不允许,道德层面不接受,这点一定要规避,不去触碰。“不允许不代表不存在”,如有放射性作业环境的工作场所,肯定不能找孕妇或备孕人士。和劳动环境安全明显冲突,那这种否定项要不要提?肯定要提。如何解决现实中类似的矛盾冲突。“知不而言,内部使用” 是一种有效的滋润剂。

四、面试模型: STAR 提问法

STAR 提问法是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合。属于已知成熟方法论的范畴,是面试官提问的必备模型之一。

S—背景:指所做的工作任务的背景信息。

T—任务:指完成上述事件承担的工作任务。

A—行动:指你为了完成任务而采取的行动,是指具体的行为。

R—结果:指你的行动最终达到的效果。

当求职者提及或描述一段重点工作经历时,套用STAR模型,如果不够全面完整,就需要围绕缺少的信息进行提问。这是一个成熟有效被验证的方法论,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使用,另外此模型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跨岗位评判、跨专业面试,是外行面试内行的有效工具

五、需求提炼模型:锄禾日当午

需求提炼就是绘制人才画像,应用“锄禾日当午”模型——锄(初心)、禾(画像)、 日(日期)、当(当下)、 午(武力)。

      —  “锄” 同 “初”,即初心。表示要招聘一个人或者岗位最初的现状和想法。

      —  “禾”同“禾”,即禾苗。表示要在哪儿去寻找什么样的苗子,并在自家花园培育成什么样。

      —  “日”同“日”,即:时间和日期。主要是到岗时间。

      —  “当”同“当”,即当下。表示当下组织中的流程和协作关系。

      — “午”同“武”,即武力值。表示应该具备什么技能和特质。

应用这个模型主要是这句话耳熟能详,简单好记,另一个好处是联想记忆,使用起来不遗漏 不重复。

注:详细的诠释可以关注一下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待续)


相信理论和思维的力量!致敬所有的管理者和创业者。 

                                                                                             高宏飞

                                                                                   2022年1月20日(大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