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大学生世界

读研变成老姑娘,你还会去读吗?

2017-03-27  本文已影响44人  豌豆花

对于女生来说,要不要考研的问题,永远是要纠结一会儿的。

与其说是要不要考研的问题,不如说是思考人生何去何从的问题。

近年来,我个人对很多事情的态度,都是“想到就做,做了再说。”因此在很多人眼中,我大概是那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傻子。

可还有一句话,他们忘了,叫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青春除了赌明天,还能有什么用呢?在20来岁的年纪,大多数的我们除了年轻,一无所有。

在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之前,我所做的很多事,也许都会被当成笑话,都会被贴上莽撞的标签。

勇气和鲁莽之间,差的只是一个结果而已。但在选择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这个结果就是好的,你只是根据当时当下掌握的信息,做出了自己最心甘情愿的决定。

我曾跟一位精于户外运动的前辈聊天,听了不少他户外探险的故事。他的人生我注定复制不了,不过他的不少想法,我觉得很值得借鉴。前辈说,当他去攀登一座高峰的时候,心里知道也许会有一去不回的可能,可是他依然会去,因为他愿意去挑战。所谓“坚定”,就是如此。明知代价,依旧前行。

高山上的环境复杂多变,除了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更多的情况下,是需要随机应变的。前辈的户外运动生涯中,有好多次都差点丧生。我想这种濒死体验不是人人都有,到达体力的极限开始尿血,只能撑下去,走下去,不然就是等死。就是一次次的挺过去、撑过去,其过程之艰辛,常人根本想象不到。

这是前辈的选择。

这赌命的选择注定有很多人不能理解。

不能理解就对了。如果你的所有选择,都能够被很多人理解,你该是有多平庸啊!

如果你想得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你就不会听别人的意见;

正是因为想不清楚,所以才会问其他人。

也许你自己心里早就已经有了答案,只是自己不想承认。

犹豫代表有顾虑,摇摆代表在权衡。

所以,在做每个决定之前,可能需要问自己一些问题,才看得清楚自己的内心。例如女生考研这个问题:

1、你考研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学知识、混文凭还是逃避现实?

2、假如没考上,自己能不能够承受这个结果?

3、对于读研之后出来找工作,年纪就大了的问题,自己能不能接受?

4、年龄大了之后会产生什么劣势?这些劣势自己有没有办法规避?

5、假如现在出现一个自己很心仪的工作机会,自己会不会动摇?

小学时候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上半辈子不要怕,下半辈子不要悔。”这句话我记到现在。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很多想法已经形成了一套我自己的逻辑闭环,因此说服我改变这个闭环里的内容是很难的。

为了让自己少一些后悔的机会,在对于“要不要做某事”这些问题上,一般都是“要做”。尽管有些时候没有好的结果,我也依然不觉得后悔,我像所有人一样会去想自己选择另外一条路会如何,可是我不会编出一个另一条路风生水起的故事,我只会编出一个选了另一个结果比现在更惨的故事。

比如高考后要不要复读。很多人都说,我如果复读一年,说不定能够考上更好的大学。然而我自己并不这么想,我只会想自己说不定在复读期间不堪重压跳楼自杀;又或者说,真的考上一个名牌大学,结果骄傲自满,觉得自己是人生赢家,不思进取。

更何况,一想到我如果当初选择另外一条路,我便不会遇见现在这些人和事,嗯,还是蛮可惜的。

我能够这样说服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很少后悔。影响结果的也许不是选择,而是选择之后,导致结果的那些过程,能影响事情结果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到这儿你还是觉得自己很纠结,那就接着往下看:

要不要考研这个问题,我私底下跟很多朋友沟通过,我的观点一般都是,女生你想考就去考一个,管别人说啥;男生就慎重一点,考虑一下,看看研究生学历是否是自己职业规划的需要,是马上需要还是以后需要。

我这样的看法可能会遭到女权主义者的批判:又开始搞性别上的双标?

还真不是我双标,是这个社会本来就双标。

对女生来说,只有那些可以量化的筹码,才有可能在职场当中取得竞争优势。这些可量化的筹码包括学历,可证明自己职业能力的各种资格证书和奖项、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哪怕是女性微弱优势的情况下,女性在职场里想要拼过男性,基本是不可能的。只有当你能力与男生相当的情况下,还能把这些可量化的筹码全部抛出去,而对方并没有这些筹码,女性才有赢的机会。也就是说,你必须碾压你的竞争对手,只因为你的性别天生是你的弱势。

就连“护士”这种在大众印象中只有女性就业的职业,近年来都开始呼唤“男护士”,查一下职业院校的招生简章你就不难发现,“男护”这个专业是近几年的热门,而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完全面向市场的。

这种情况不光在中国,全球都一样,只有程度区别。女性在职场竞争升职所付出的代价,要远比男性高。这不是猜测,这是事实。

麦可思根据对全国2014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以及2011届毕业生三年后的数据采集和研究,进行了女大学生实际就业状况的分析,得出了几个结论:

1. 女生起薪及涨幅均低于男生,高职男女差异更明显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4届毕业的本科女生半年后的月收入(3505元)比本科男生(4012元)低507元;2014届毕业的高职高专女生半年后月收入(2866元)比高职高专男生(3518元)低652元。

从中期职业发展来看,2011届毕业的本科女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为5671元,相较于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2856元),涨幅比例为99%;2011届本科男生月收入从半年后的3340元增至三年后的6696元,涨幅比例为100%;2011届毕业的高职高专女生在毕业三年后月收入为4206元,相较于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2242元),涨幅比例为88%;相比之下,2011届高职高专男生月收入从半年后的2738元增至三年后的5455元,涨幅比例为99%。与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高专毕业生男女间不仅起薪差距大,薪资涨幅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2. 女生职位晋升机会低于男生

麦可思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晋升机会的获取上并不完全平等。2011届毕业的本科女生毕业三年内平均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是0.8次,低于本科男生(0.9次)。2011届毕业的高职高专女生毕业三年内平均获得0.9次晋升,低于高职男生(1.1次)。

【数据来源】本数据来源于麦可思对全国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数据采集和研究,回收全国样本约26.4万份,其中本科生样本约12.6万份,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3.8万份。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连续跟踪研究,回收全国样本约6.0万份,其中本科生样本约3.1万,高职高专生样本约2.9万。

我不认为这样的现状会在短期内得到改变。男权是这个世界的默认设置,尽管很多女性不承认,但事实上很多女生的男权思想比男生还要根深蒂固,并且她们自己毫无察觉。如果你去细究每一件自己觉得理所应当的事情,就能够发现很多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并不一定是关于性别的。

社会普遍认为,女性的上升期在20~30岁,而男性的上升期,可能是20~50岁。也就是说,一个女生如果无法在自己的上升期进行输血造血,可能一辈子真的就这样了。在我的印象中,一份能够跟自己匹配的工作永远都有,但如何把职业生涯的天花板顶上去,这就很需要花心思了。考研是其中一条路,也是一条错过了就很难回头再走的路。当女生开始要为家庭操心的时候,考研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是这样,但事实就是这样。

有人告诉你,在职场上拥有三年经验的本科生,比应届毕业研究生更吃香,挣得更多。那有没有人告诉你,有的工作没有研究生学历进不去,研究生起点工资比本科生高,以及,你在研究生阶段所学的知识有可能能够让你升职速度更快呢?

这样的说法不算可靠,因为因人而异。

所以无论怎么选,最终还是自己把握。

如果考研和就业两条路,有哪条路真的拥有绝对的优势,就不存在有这么多人纠结了。

它们各有利弊,它们都充满变数。没有什么事可以一劳永逸,变化存在于每时每刻。人生没有捷径,人生都很苦的。每个选择都不完美,只有自己的心甘情愿。当你拥有许多的时候,就算你不贪心更多,你也要维护自己拥有的东西。

如果思来想去还是没有结果的话,那就等着好了,听从命运的安排,也不是一件坏事,也许前方就会出现影响你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只是,等待的时候也请不要虚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