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精进100天-day40马克思的20个瞬间(下)

2023-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果果可可

(接上篇)

八、1845年,新世界观

1845年,马克思全家离开巴黎,移居比利时布鲁塞尔,并在这里住了三年。这段时光里,马克思享受到了爱人在身边、最好的朋友就住在隔壁的日子——没错,当时恩格斯也在布鲁塞尔,住处紧挨着马克思一家。

27岁的马克思,频繁出入比利时国家图书馆,大量阅读、思考和写作。同时,马克思与恩格斯几乎天天晚上在一起交谈,他们合作了继《神圣家族》后的第二本书——《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天才的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问世。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用实践的原则代替了思辨的原则,而“实践”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基石与活的灵魂。马克思关注人,但不是像以往哲学家那样关注人的理性,而是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关注人的劳动生产。

九、1848年,不朽宣言

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无产阶级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怒斥了资本家的剥削嘴脸。一场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新的同盟、新的纲领。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共产主义”命名的工人政党。大会通过党章,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代替原来“人人皆兄弟”的口号。此次会议宣布建立第一个国际性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次年马克思受委托写下《共产党宣言》。

从思想上看,《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原理,也就是“两个必然”理论,同时还阐明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即共产主义社会理论。

十、1849,流亡伦敦

1849年5月16日,马克思接到他24小时内必须离开普鲁士的勒令。他一手创办的《新莱茵报》用红色油墨刊印了最后一期。1849年8月下旬,马克思一家流亡到了伦敦,从此他再也没有回过故土。伦敦是一个对政治难民采取自由化和宽容政策的离岸天堂。

但马克思和燕妮财务发生危机,只能住在贫民窟,境遇非常糟糕。他们的儿子吉多、女儿弗兰西斯卡相继出生。大城市的生活代价非常大,令人难以启齿的居住环境,高额的房租,整天催钱的房东,没有工作收入,把马克思一家压得喘不过气。

在流亡伦敦的这段时间里,马克思的人生可以说跌到了谷底,饥寒交迫,困苦难耐,疾病缠身,两个孩子都在一岁多去世。但令人敬佩的是他完全没有被生活击垮,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坚持研究和学习,伦敦大英博物馆中央阅览室也成为他的第二个家。

十一、1853,关注中国

1853年,流亡伦敦使马克思的生活焦头烂额,一段时间里,为了生计,他成为了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的通讯员。在马克思撰写的三百多篇文章中,有十余篇是直接讨论中国问题的。

关于古代中国,马克思认为,中国人口一直占据世界之首,经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直到19世纪初期,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文明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甚至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而对近代中国何以落伍的原因,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当然,马克思在分析中国社会的特点的同时,也揭露了资本主义列强对华战争的侵略本质和血腥暴行,热情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十二、1857,批判事业

1857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生产过剩危机。此次危机从美国开始,有大量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危机波及面非常广,农业和工商业均受到影响,生产力遭受严重损毁。

1857年10月至1858年3月,马克思这段时间写成《经济学手稿》,借由这次经济危机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古典经济学,并为后来《资本论》(第一卷)奠定基础。

马克思的批判方法很具有杀伤力,它能解剖现实,还原真相的能力就在于八个字——“澄清前提,划清界限”。他深刻洞察现代经济生活是具有前提和限度的历史现象,因此正像它曾经的历史生成一样,它也将在历史中归于灭亡。

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它不是解剖刀,它是武器。它的对象是自己的敌人,它不是要驳倒这个敌人,而是要消灭这个敌人”。可见,批判的目的是“改变世界”。

十三、1859,唯物史观

1859年,马克思的第一本政治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并着重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一经发表就成了表达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最经典文本。

实际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问题才是唯物史观的真正着力点,马克思在《序言》中强调:“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他主张,我们的社会观念都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社会观念本身没有独立性。

在今天,马克思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名言,但是在19世纪以前的欧洲,“人”还被当作一个抽象的、孤立的、在思想中存在的个体。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现在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倾向于把人看作社会的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

十四、1862,革命导师

当时流行的拉萨尔关于工人运动的主张,简单说,就是希望资产阶级国家和政府能与工人阶级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工人帮助国家实现帝国的利益,国家帮助工人提高社会地位。看上去甜甜蜜蜜,其实不切实际。

而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不可能无条件地对工人“发善心”与让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的方式取得政权,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

革命运动无儿戏,使命责任重于山。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深知革命任务的复杂与艰巨。他没有像拉萨尔一样,一味地哗众取宠、卖弄学问,以获得虚张声势的个人满足;而是坚持革命原则的彻底性,尽管这种彻底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不太讨人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十五、1866年,伟大友谊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立者,马克思与恩格斯可谓是史上最强“组合”。两人在青年时期相识于巴黎,中年时期保持了长达20年的不间断的通信,到了晚年两人成为邻居,经常在周末携家人共同郊游。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他的后人。他们这艘友谊的小船乘风破浪,最终成为无坚不摧的航空母舰。

两人为何会建立如此伟大的友谊?首先,两人彼此的理想信念、人生志向惊人地一致,并且都有渊博的学识和快速的学习能力。其次,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倾尽了一生的心血,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恩格斯真是上天送给马克思的“天使”。为了让马克思专心写作,恩格斯不得不去经商赚钱,寄给马克思的钱累计有三千英镑,在当时算是个天文数字。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替马克思整理了大量手稿,出版了《资本论》的后两卷,累病倒了又请人继续整理,并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续写。列宁曾说后两卷应该是两个人共同完成的。

十六、1867年,鸿篇巨著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据统计,《资本论》是除了《圣经》之外,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部著作属于“人类的记忆”。

《资本论》的伟大,并不仅仅是因为马克思为它倾注了半生的心血,以及艰苦卓绝的写作经历,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关切人民疾苦的社会情怀、理论思想的光辉和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从对世界发展的影响来看,由于《资本论》建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攫取了剩余价值,使得资本家积累了财富,而工人阶级积累了贫困,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工人越来越贫困,造成相对需求不足,或者说供给相对过剩,就会导致经济危机。

他的话现在听来仍然振聋发聩。“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

十七、1871年,巴黎公社

说起《国际歌》的由来,就必须提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就是巴黎公社的一名幸存战士,他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的崇高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马克思曾写过一部经典著作《法兰西内战》,就是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令曾经处于社会底层、受压迫和剥削最为严重的工人第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无产阶级完全可以靠着自我管理建造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这个国家形式打碎旧的国家统治机器。巴黎公社的斗争经验表明:人类完全有能力为了共同利益,自觉自愿地组织起来。

但很遗憾,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72天就被反动阶级围剿了。它在被迫与外省隔绝的情况下,同装备精良的政府军战斗了72天。大军将巴黎团团包围,公社的战士们不得不与敌人展开异常激烈的街垒战,但无奈寡不敌众。在最后的保卫战中,公社战士高呼“公社万岁”,纷纷倒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中。

十八、1877年,转向东方

受俄国民粹派的影响,马克思在1877年停止了《资本论》的研究和写作,转而撰写和整理了篇幅巨大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汉译本总共两百多万字,这些笔记探讨了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古代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

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为什么会成为古代史研究的一把钥匙?马克思曾以解剖学为例,作了一个形象的说明:“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

十九、1883年,与世长辞

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在他夫人的身旁。他的葬礼简单到了极点,按照马克思夫妇生前的遗愿,他们希望免除一切仪式,因此,葬礼包括恩格斯在内只有八人参加,他们都是马克思一生忠实的老朋友。恩格斯用英语作了题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的悼词。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二十、2018年,从未离场

2018年5月5日,这一天是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早在年初的时候,在伦敦的马克思墓、德国的马克思故居,就陆陆续续有人前来缅怀他。马克思是一个国际主义者,并且永远把自己当作普通公民。在他去世的时候,没有国籍,没有遗嘱,葬礼简单。

他的墓地在海格特公墓的一个角落里,长期以来无人看管,我们今天看到的盖着铁铸顶的巨大的大理石墓碑,是1956年才有的。在这块宽厚的墓碑上,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无疑的,马克思之所以无比伟大,主要是因为思想的人和实践的人在他身上是密切地结合着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同样无疑的是,在他身上,作为战士的一面是永远胜过作为思想家的一面的。

当代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和实践进程。可以说,是毛泽东等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通过“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本方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