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凡人闲文!傅申1980。简友广场

你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没有天赋。

2022-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落灯花呀

最近在读班纳吉的《贫穷的本质》,书中的一些话,让我意识到了曾经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些问题:很多时候你做不好一件事情,真的是因为你没有天赋不够聪明,或是不够努力吗?

答案还真的不是。

以下我就以书中的例子并结合自身经历来谈谈我的观点:

1.自我判断的错误

很多时候,因为错误的认知--觉得自己大概率做不好一件事情,便放弃了尝试。

“过高的期望加上信心的缺失,会造成十分危险的结果。”

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有提到,贫困家庭的家长无法负担起大量的教育经费,而在他们的认知中只有接受了中高等级的教育,才能摆脱贫穷。这种过高的期望,让他们直接放弃了教育的尝试,最终陷入了“贫穷陷阱”。

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有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未来的收入是与他受教育水平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只要受教育,未来收入就能得到提升,经济就能有所改善。但这些家长却因为“过高的期望”,错失了提升家庭未来收入的可能。但那些精英家庭则不同,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学好,并且从教育获利,而事实也往往证明了他们的观点。

由此可见,认知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认知往往能影响你对一件事情的判断,而这个判断或许能影响你未来的成就。

2.心理因素的诱导

 有些时候,你做不好一件事情,也许并不是因为你做不好,而是你觉得自己做不好。

“刻板印象威胁”的力量:那些未被告知数学能力差的女士,在数学测试中的成绩会更好。

“女孩子数学成绩不行,女生更擅长文科。”“男生么,不都擅长理工科吗?”我相信这些话,在我们生活中并不罕见。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就是在这种情境下,被外界所定义了。

正如书中所论述到的:来自印度北方邦的两位世界银行的研究人员让他们自己的低阶层孩子与高阶层孩子竞赛猜谜。他们发现,只要阶层不被突显出来,低阶层孩子与高阶层孩子做得一样好,而一旦低阶层孩子得到提醒,意识到他们正在与高阶层孩子竞争(方法很简单,即在比赛之前问他们的全名),他们的表现就会差一些。作者称,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担心比赛组织者的评判会有失公平,但也可能是这种“刻板印象威胁”的一种内化体现。如果一个孩子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觉得学习的内容很难,那么他可能会责怪自己,而不是老师,最终可能认为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他会彻底放弃学习,在上课时做白日梦,就像珊塔玛的孩子一样拒绝去上学。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在不断被外界否定的情况下,或是人们一概以来的有色眼镜(例如:乡下孩子一定比城里孩子学习差,211、985大学生一定比普通大学生聪明……),我们开始变得怀疑自己,然后否定自己,直到最后自己真的成为了那个自己否定的自己。

3.外界环境的干预

撇去以上所述的自身原因,外界环境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富人之所以比穷人更容易成功,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是远远超过穷人的。他们拥有更多的财富、认知、经验……当所有资源都在向他们倾斜的时候,穷人的资源就被挤压了。

为什么私立学校在普通学生教育方面表现一般——他们的重点在于,为某种艰难的公共考试培养最优秀的孩子,因为那是通往更大成功的踏脚石。

说实话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忍不住脊背发寒。

这段话或许不好解释,但我们可以用书中另一段文字代为解释: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来看,这种思想及行为体系意味着,大多数学校体系都有失公平,还很浪费资源。有钱人家的孩子不仅可以去教学质量更高的学校,还可以在学校里享受很好的待遇,从而使他们的潜力得到真正的挖掘。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去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这样的学校一开始就会表明,除非这些孩子表现出某种超凡的天赋,否则他们就会被开除,而实际上孩子们只能默默忍受,直至退学。

我们或许都曾经历过,至少在我的经历中是这样的。我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是在乡下上的,后来中考的时候考入了县里排名靠前的高中。(我家乡算新一线城市,基础教育发展得不错。)可即便如此,我还是认识到了城乡之间教育的巨大差距。就比如说,我考上那所高中是因为中考考了我班级的前几,而我朋友却是因为考了班级倒数。那她其他同学呢?要么去了更好的学校(比如私立学校),要么出国留学了。那一瞬间,我只觉得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我心里发芽了。


但今天,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我在看完《贫穷的本质》之后,我意识到,其实人与人之间也许并没有太大的差距,而是因为一些外在的附加的东西,导致有的人更容易在环境的帮助下获得成功。而有些人,由于外界的干扰,在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下,开始产生了对自我的否定和怀疑,最终造就了失败。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外界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请记住:

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他喝彩。

但在你还没有成功的时候,请相信自己。

因为我们的人生,不该被定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