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我与“优秀”的差距——《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读后感(4)
这几天,冠状病毒疫情迅速蔓延,弄得人心惶惶,心里除了担忧,更多的是感动,在病情面前,最美的人是那些奋斗在第一线医生,护士。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不给他们添乱。不出门,静静地闲在家里,反而有更多时间读书,读读写写,更加充实。
今天阅读的是刘永存教授撰写的《指向自我的反思:一项优秀班主任认知实验的研究》。这篇文章通过对一名优秀班主任和两名普通班主任做的认知实验,得出优秀班主任的反思过程是指向自我的“向内看”的过程,而普通班主任的反思是“向外的”,不寻找自我原因,而是指向外部环境。刘教授从实验前期过程,到通过图片分析实验结果,再到对优秀班主任深度访谈后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反思。作者把一项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呈现给了读者,意义与价值是深远的。
通过阅读,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我终于知道自己与优秀班主任的差距在哪里了。
一味地抱怨不如主动努力
作为一名乡村班主任,曾抱怨家长不辅导孩子写作业,不配合学校工作;抱怨学校各个部门布置的任务太多,想安安静静地教课都很难;抱怨学生越来越不听话,总是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抱怨社会给学校的压力太大,家长对学生的成绩要求太高;抱怨当班主任太忙,太累,心里有过多次不想当班主任的念头。可见我就是一名普通班主任,离优秀还有很远的距离。面对自己无力改变的大环境,再多的抱怨,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消极,所以优秀的班主任会自身找原因,积极想办法解决遭遇的教育问题。用抱怨的时间去主动努力,增强自身教育能力,用知识的智慧,实践的能力逐一排除困难。这才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一味地退缩不如迎面直对
面对一些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与困难,我退缩过,总是半途而废。每年的寒暑假生活建设,刚开始时,我总会信誓旦旦一定要好好策划,可每次与家长、学生商讨时,只有我一人在发言,根本听不到家长与学生的想法与心声,导致自己的情绪低落,活动设计草草了事,没有实效。学生们假期除了完成作业本,就是玩,生活依然枯燥,没有意义。我本人也是把学生人数少作为理由,停滞不前,不去深度思考,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不只是这一件教育活动,有很多情况,只要出现操作的困难,我都会为自己找各种理由逃避。而优秀的班主任绝对不会被问题与困难干扰,他们会接受现实、面对挑战,把这些困难和压力当做自己成长路上的刺激物,勇于接受、勇于面对。如果我能积极与家长进行多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多给予他们更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多鼓励,也许他们会勇于发表自己建议,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也会有所改变。
一味地盼望不如创造希望
我们经常盼望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就像我们希望教育部门在管理上能为班主任提供服务,减轻我们的工作量,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但事实上,由于种种缘故,能做到的却做不到。那么作为一名小小的教师该怎么办?其实我们只能靠自己,给自己创造希望。班级是班主任的阵地,教书育人都在这里得以实现,我们可以在不违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开展我们自己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班级生活,给自己创造教育实践的机会,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实践中学习成长。优秀班主任就会积极争取与学生、家长和科任老师组成一个教育共同体,通过共同体之间的自由联结、自主觉察;自在行为共同走向自我成长。【27页】
一味地等待不如勇往直前
原地等待他人给予的经验,等待他人督促你怎样做?不如自己去尝试,哪些才适合你,适合你的学生,适合学生的家长?只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才能做真正的自己,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无论是学习他人,还是学习以前的自己,都要重视实践后的反思。反思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那是切开自己的伤口往里看,而不是往外看。如果我们只往外看,看到的就不是智慧,而是嘲笑。往内看的过程其实需要勇气,更需要毅力。【28页】多剖析自己,反思自己的言行,事情处理的方法,每项活动后的成败原因,打破束缚自己以往的经验,不要一味地自我谅解、自我宽慰,要努力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这是优秀班主任之所以优秀的主因。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在文末对“优秀”一词的理解写了简单的感受,记录如下:
第一,“优秀”一词蕴含着太多的不确定,机遇,持续的努力,人际关系的处理,内在的动力因素,自我反思的能力,不是所有的都能解决,我们要允许自己存在问题,存在不完美,这样才能有提升的空间,因为“优秀”也是无止境的。
第二,我与“优秀”的差距有多大?怎样才是“优秀”的?感觉范围很广,也许别人认为你是优秀的,而在你眼中他人更优秀,这是个相对的概念,很难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