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告诉小学生“区块链是什么”?
把区块链和考试答题做比较,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现在,我们举例有一个知识竞答类综艺栏目。现场有约1000位选手参与。
规则1 最快完成且正确的选手奖励一定数目的积分,积分可以换对应数目的人民币(最开始为了吸引参与者,是50分一题;后来变成25分,再后来是12.5分)。这个规则就是大家的共识,具体的实施方式就是答题,也就是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
在这个场景中,每一位选手都是矿工,通过答题的方式获取积分,就是挖矿。每位选手的解题能力不同,就相当于是算力不同;所出题目的难度就是算力难度,同样难度的题目,你解题能力越强,就算的越快,越准确。
每一道题目就代表一个区块,无数道题目前后连接,然后集合在一起,就成一个题库,也就是一个区块链。
后来,选手们发现,每个人的解题能力不一样,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导致答题的收益极其不稳定。于是他们就商量结成答题联盟,联盟里的成员一起答题,答题获得的收益大家均分。如此,每个人都可以保证有长期稳定的收益。这就是矿池的由来。
什么是区块链的分叉呢?就相当于是某一天,监考官拿来了A/B两份考题(AB卷),A卷是选择题类型,答案固定,考察选手的记忆能力;B卷是开放式题目,答题有理有据就可以,考察选手综合性能力。这时候,有一部分选手坚持A卷,剩下的选手认为B卷才是选拔人才的最优方式。两个阵营在无法统一意见的情况下,就分裂成两个“考场”,大家各自以自己选择的试卷进行下去。这就是区块链的分叉
怎么理解区块链 去中心化,公开和不容易篡改的特性呢?
先来理解公开性和不可篡改性。节目现场有一个液晶大屏,屏幕上显示每位选手正确答题所用的时间,这样在场的每一位选手都可以看到这个结果,这就是公开。在每一道答题之后,其他选手都会记录如下信息“甲同学,成功抢答第XX题,获得50/25/12.5奖励”,因为每位选手都有这份记录,所以如果有人想篡改答题记录,就得把所有选手的记录都改一遍,这个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这就是不容易篡改的含义。
以上场景是每位选手作为单一个体来答题(挖矿)的,每次答题的概率只跟自己的解题能力有关(算力);如果改变一下规则,变成积分多的选手可以优先答题,那基本上就前面几位积分最多的人答题,然后他们的积分也会越来越多,这就是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POS);又或者,把所有的选手分组,然后以小组长为代表来答题,依据小组长的表现好坏,小组长可以继续担任或者随时被替换。这样做能够加快审核答题先后的效率,而且不会形成小组长的集权。这就是所谓的分布式权益证明(Decentralized proof of stake/DP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