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读书达人,就差个读书笔记的距离
工作学习节奏越来越快,只要不是文字的相关职业。平时有时间看点书非常奢侈。看书的效率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效率这东西你要变相去看它。一年读100本是效率高?但你只记住其中内容的百分之十,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蒸发点,都不如人家一年看十本,扎扎实实的吸收化为己用。小时候跟人打架,约上小伙伴越多越好,哪怕不打架自己走路都会摔跟头的也要抓过来壮声势,凑个人数糊弄对手。碰上个软瓜倒也能唬住,碰上个茬子就只有挨打的份儿了。这跟大量看书却记不住的效果类似,一年100本200本,数量上取胜。平日可聊以自慰,真到用了,才发现什么也没记住,更别提运用了。
记读书笔记是被公认的有效提升阅读效率的方法。但看书的人很多,记笔记的却很少。大多数人都觉得记笔记是特别繁琐的事儿。一本书可以随时翻看,不喜欢就换一本。上厕所可以看,坐地铁可以看,躺在床上可以看。如果要记笔记那岂不是看书就必须正襟危坐,随时伏案而写?其实不然。觉得困难,很可能只是简单地方法不对。任何一本工具书讲得内容,只有去踏实实践,才会有效果。而评价一本工具书优劣的标准就是它的操作性是否够强。奥野宣之的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为读书走马观花,却又很苦恼自己如此的人打开了一扇窗。它神奇的把读书笔记这件很多人会排斥的事儿,变得非常系统,明确,易于坚持。
选书与购书
读书效率高的前提是,选到好书。可以通过电视广告,书评报道,书里的推荐版块,朋友介绍等得知书名。然后列出读书清单。直接去书店有目的性的买,防止被诱惑买些并不需要的畅销书。我一般买书目标比较明确,时间不多,通常是买些必须看的,而且早已知道书名,这种情况在网上购买比较高效。但没有明确地书名,不了解想要买的书的信息,还是要去实体店,至少你可以翻看内容。不要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选书要做到目的明确。
选好书下一步就是看书和写读书笔记。我看书也会做一些摘抄。摘抄的好处是,方便经常翻看,一些咨询或名言类,记忆很深,下次需要写东西随时引用。《有效阅读一本书》里有一种“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是摘抄+评论的形式。评论就是一次小的输出过程,需要思考,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以下就是正式进入做读书笔记的内容~
写读书笔记的小窍门:
1.笔记让读书成果一目了然
读书笔记=读书+记录。
都知道写读书笔记会加深印象,事后也方便翻阅,不写都是怕麻烦。但是,越简单就越容易坚持,有时哪怕是一句话也可以。
例如:2016.05.30我读了《饥饿得路》,这本书比我想象中的有意义。我喜欢里面跟鬼魂搏斗的拳王父亲。
有人会质疑,读书笔记不可以这么肤浅。但你走都不会,想什么跑?别看简短一句,写与不写有很大分别。法国文学家鹿岛茂先生在文中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当需要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整个的看书状态就不一样了。马上会从懒散到注意力集中。用摘抄+感想的模式。以输出的前提去读书,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抄书是挺麻烦。所以要学会精简缩减。严格的提炼标准,尽量提炼自己的感想,用精炼的语言。抄书也是筛选的过程,觉得对自己没用的部分积极的“跳读”和“速读”,把注意力集中在精华部分。改变一下思路,不要因为读书而写笔记,要因为写笔记而读书。把读书本身变成一种对自己的输出。自己会双重受益。
读书的目的不是记住所有的东西,而是摘取自己想要的部分。写在读书笔记上的话可以只是一句话。书写这个动作本身,也有“整理自己的想法”的作用。完美主义者通常没有长性,过程中难以从容。不要贪,进步就是这一笔一划的积累。
写读书笔记跟写日记一样,只要中断一天就会不愿意继续写了。所以坚持写读书笔记的诀窍很简单,就是每天坚持记录,哪怕只有一句话,内心的感受都会不同。可以在坐车等小块闲暇,用便利贴写几句感受贴在笔记本上。切记不要走形式主义,记的少也要真正消化理解书的内容。
在写读书笔记这个前提下,读书方法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你会进入主动寻找书中的“打动人心的内容”。 不好理解的就慢慢读,好理解的迅速地读。这样在快慢之间切换也会让读书体验更自由。
写读书笔记需要我们进行,读书,划重点,写读书笔记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阅读,多次阅读留下的记忆肯定深刻,手抄摘要则效果更好。
如何做记号?
通读:把有价值的一页折角
重读:读完一遍,在把折角的页读第二遍。还觉得好,就把下角也折起。
标记:再次读折过两角的页,把觉得重要的用笔做记号。在第一遍做记号的部分,还是无法舍弃的就记在笔记本上吧。
这个过程就是把书越读越薄的过程。把所有不重要的逐一排除,抽丝剥茧,最终只留下精华部分。
具体方法:
(1)准备三枚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
(2)在通读时中断,用通读书签做好标记,便于下次知道在哪儿中断的。
(3)在通读没进行完,暂时中断,又想重读已经通读过得部分。也可以重读,重读中断标记好重读标签就可以。
(4)中断重读部分,又想进行第三部的标记程序。中断时夹好标记书签。
PS:三枚标签都夹在书里以后,就可以开始读书笔记了。用标签解放读书程序,随时变更读书步骤。最后巧用不同的标记区分重要程度:
普通直线:用于比较重要,暂时划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记录“非常重要”,想记住,以后可能用得到的部分。
圆圈:用于画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之所以叫“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就像日式料理,一块鱼和一段葱的搭配,以达到最佳的口感。
写读书笔记以下三项必不可少。
1.读书笔记的日期
2.书名
3.作者名
除了以上三个要素,就可以进入主要部分,摘抄和评论。
1.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2.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为了区分摘抄和评论,前面可加星号和圆圈作为标记通过摘抄促进对书的消化,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正是因为写过,所以你才能够记住。可以加深理解。一定要摘抄自己心动的句子。不要摘抄所谓普遍意义上的观点,要找特别一点的,能启发你的观点。
如果需要摘抄的段落太多怎么办?首先要严选文章的摘抄量,消减不需要的部分。筛选关键句的工序本身也是一种重读。而找到最能代表这次读书体验的语句是最理想的状态。抄写文章太麻烦,但又找不出合适的关键句的时候,可以抄小标题。小标题都是作者提炼的比较代表性的词语。
如果不小心画下去的标记太多,就放置一段时间,冷静下。再次选择,留下的才是经得起考验的。
读书的内化过程
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所以,自己当下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把自己的话和作者的话一起比较,也是能感受到“落差”。哪怕自己的评论只是”真棒“这类没水准的话,也可以通过正视自己的不成熟,也会养成有想法随时记录的习惯。
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到:“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去思考。”具体来说,就是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来做摘抄,写评论。过程中加入思考的部分,挖掘自己的想法,与作者的对照。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还有一些小方法可以让你减少一些抄写笔记的负担:
1.书腰:把书腰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书腰上有提示书中内容的关键词,作者照片等,贴在笔记加深印象。
2.信息卡片:卡片上印有书名,作者和出版社等书籍信息,可减少抄写时间。
3.书签:每个出版社的书会夹着书签,,在书名旁边贴上书签会比较醒目。
4.其他:也可以把夹在书里的广告,宣传单等与书相关的部分剪下来贴笔记本里。
一切能联想到当时读书情景的也都可以贴,比如,旅途中的火车票,机票。看电影间隙时候看书的电影票。事后回想加深印象,也会有画面感,出人意料的是把书的内容复制下来贴在笔记里效果也很好。但要复制的内容要严格筛选,一定要选择最贴近主旨的一页。读书笔记是自己和书的对话,不需要他人的观点。但在写完读书笔记在参考书评,就可以获得第三方观点,拓宽读书体验。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这么看,而别人用了另外的视角。感受到差异,就可以进一步完善都输笔记的内容。书评与自己的观点对照,可以让自己的想法不那么绝对化。思想本来就一定是多源的。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想的输出。不去输出,就算掌握了知识,也难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书评就是很好地输出方式。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从选书购书,到写读书笔记,重读笔记提高等,还有一些很实用的技巧。讲得特别详细,所以即便从来没写过读书笔记的人都能很好地掌握。但这种指导性的工具书,你要去动手操作才能发挥作用。最近开始写书评,需要很仔细的看书才发现。任何不写书评的读书都是耍流氓,不写读书笔记就是真流氓。现在看书就会跟之前有本质的不同,读书写笔记,摘要点,写感想。之后看笔记写书评。这一套程序下来,不愁吃不透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