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07-关于爱情-05|20191028
有人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容易脸红心跳,激动不已。
也有人在非常生气的时候也是脸红心跳,激动不已。
你能够只凭借判断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或身体反应就得出他现在是因为面对恋人还是因为被人惹生气了呢?
按说这是一个很容易就得到的结论,但是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对情绪的归因都是不准确的;因为每种情绪都包含着身体和心理反应,既有生理唤醒,还有我们如何诠释和标示这一生理唤醒。
请尝试想象一下你现在双手颤抖、心跳加速,请问你现在是正在经历恐惧吗?还是正在经历焦虑的侵袭?还是因为刚刚得到一个超级好消息?相信你一定很难判断,因为在生理上这些场景中人们产生的情绪是非常相似的,当你处于愉快的情境中,你就容易讲情绪解读为积极的喜悦;而当你处于充满敌意的情境中,你就容易讲情绪解读为愤怒。
到这里你也许明白了情绪是一种由人们归因得到的产物,它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判断的主观性。
而影响你判断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文化,比如性别。
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大多数人会和自己拥有相同的感受和想法。比如在很多国家的文化中都强调爱情是婚姻的前提,没有爱情的婚姻就是不自由的。全世界多数地区的人都普遍认为爱情就应该是充满了浪漫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向往威尼斯,东京,巴黎。因为这些地方在某个时候和浪漫扯上了关系,所以无论寒暑人们总是蜂拥而至。
而我们人类其实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比如这里有一群狒狒坐在那里休息,这时候一群陌生的狒狒经过这里,年老的就会无动于衷,而年轻的就会跃跃欲试,不久就会融入到新的狒狒群中,打得火热。人类也是一样,面对一个新的群体我们很容易就会融入其中。依恋就是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情感,尤其是婴儿。小宝宝对于情绪也是非常敏感,也渴望得到爱抚、关注,也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反应。
对于**依恋,研究者将它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性依恋,以及不安全依恋。**大约70%的婴儿会表现出安全型依恋,当他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如果母亲在场,他们就会玩耍的非常舒适,会非常快乐的探索这个陌生的环境。一旦母亲离开就会表现的非常紧张,母亲回来后会主动拥抱母亲,得到安慰后,又回回到游戏中。
大约20%的婴儿会变现出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和安全型依恋的婴儿最大的区别在于,母亲离开后,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很少表现出不安和紧张,母亲回来后也很少寻求安慰。
大约10%的婴儿会表现出不安全依恋,他们会表现出焦虑和矛盾的情绪。即使母亲在场他们也会紧紧抱着母亲,一旦母亲离开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母亲回来后又表现出疏离和敌意。
依恋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人们不同的气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