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越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
无数次来到绍兴,我几乎都是带着任务,来去匆匆,能够静下心来,快活地游玩的机会不多。8月22日至23日,利用双休日,加入政府补贴的惠民游舟山首发团,虽然烈日当空,天气炎热,但来到钟灵毓秀,墨瓦白墙,水乡清欢的绍兴,心情愉悦,所见所闻,用镜头和文字予以记录,与大家一起分享。
西施传说
绍兴诸暨,曾经的越国故地。现在景区建有西施故里、中国历代名媛馆、范蠡祠、民间艺术馆、郑氏宗祠等,而西施的美丽、曲折的爱情、谜一样的归宿,至今仍是来诸暨旅游最值得探寻的话题。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西施居四大美女之首,有“沉鱼”之貌,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相传,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水中的鱼儿觉得西施太美丽了,都自行惭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来。我觉得这只是传说而已,然而西施是一个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众所周知。
鲁迅故里
知道鲁迅的人,肯定比他本名周树人的多,原名周樟寿恐怕更是无人知晓。对于“鲁迅”这个笔名的含义,许寿棠先生曾向鲁迅做过询问,鲁迅的回答是:“我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是你所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一是母亲姓鲁,二是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我突发奇想,在水乡绍兴,出门就见到乌蓬船的“橹”,去掉一个“木”字旁正好是“鲁”,至于“迅”也符合大文豪鲁迅的文风,写出来的文章“是匕首,也是投枪”,因此有了这个笔名,纯属巧合。
鲁迅故里是绍兴城内的一条历史街区,我曾数次来到这里参观,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走进鲁迅先生从出生一直生活到十八岁的地方,对照着鲁迅作品中描述的情景,品味鲁迅笔下的风物,直观鲁迅当年的生活场所,他的祖居是周家老台门,而故居是周家新台门,见到周家深宅大院里面不少摆设,好多都是当年的原物,这么多年过去,仍然保存完好。
在我读书时,早就耳熟能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在作者笔下,百草园是一个充满颜色和声音的生命世界,连那青青的野草丛里,也充满着动人的故事。在三味书屋,以前还能亲眼看到少年鲁迅求学时刻过“早”字的书桌,现在不能进入,就见不到真容。据说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提醒自己不要迟到。
当我步行来到咸亨酒店,脑海中仿佛又回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在这里赊一碗黄酒、一碟茴香豆,摇头晃脑地说着:“多乎哉,不多也”。
柯岩遗风
以古越文化为内涵的柯岩,融入古采石遗景,奇石景象堪称一绝,“天工大佛”岩中有佛,“奇云石骨”一柱擎天。
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湖”,在这里能够感受江南水乡的别样风情,饱览湖光山色和碧波荡漾,古纤道如碧水中一条摇曳的飘带,灵动无比,人行走在上面,处处入景。
绍兴本来没有鲁镇,这是根据鲁迅笔下虚构的“鲁镇”而建成的一个景区,再现《祝福》《故乡》《阿Q 正传》《狂人日记》等鲁迅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环境,让人犹如置身于先生的文章中。在这里可以看社戏,还能遇到衣衫褴褛油腔滑调的阿Q,挎着讨饭篮拄着竹竿在街上四处游荡的祥林嫂,穿着长袍走来走去的孔乙己等,这些人物化身,情景再现,形象逼真,妙趣横生。
安昌古镇
午后,逛逛越地风情的古镇,偷得浮生半日闲。
安昌古镇依河而建,过去南岸是民居,北岸为商铺,两岸之间古桥相连。此地有绍兴师爷馆、城隍殿、穗康钱庄、中国银行旧址、民俗风情馆、石雕馆、宣卷馆等,体现了古镇独特的越文化底蕴。“千年古刹”安康寺修复耗资近亿,我走过许多古镇,如此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不多见。
除了看各类古建筑以外,安昌名气在外的是腊肠,当地人告诉我,如果是年关的时候,就能看到这里的居民晒腊肠的景象,一路上都会充斥着浓浓的肉香和酱香味。此外,安昌的扯白糖也是出名的,但制作的过程没有见到。
如果时间宽裕,在古镇最适合的游玩方式,自然是坐乌篷船。船工双手划单桨,双脚踩橹,行驶平稳,悠哉悠哉,穿行在河道之上,看着形态各异的石桥,想象着古代文人雅士最爱的曲水流觞,一定会让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