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64886/e3e32d272cd2ab07.jpg)
“ 妈妈我不想伤害你,不想让你哭,原谅我,我太年轻,有许多事会做错,我曾经追寻的一切,现在都没有找到,你知道我一直要的,不是这个角落,我找来找去,找来找去,可哪儿才是我的彼岸”。听着汪峰的这首歌《彼岸》,眼前出现了很多画面,不管是在学校里上学的孩子,还是不上学的,包括我们成年人,所有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彼岸,也就是佛教里边说的宁静与祥和。
杨老师有一次去北京出差,从高铁站出来,张红梅接着他赶往饭店,一群深耕班学员在那等着他。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遇见了一群熟悉的人,内心充满着平静和喜悦,看着她们,内心会有踏实笃定的感觉,看到她们这么热情,这么友好,杨老师心里想,在北京见到这群人,她们在我身上找什么呢?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已经学了那么多课,教育理论都很清晰了,按照理论做就可以了,为什么大家还要不停地问呢?
奥地利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语言是某种事实的图像。通过大家讲的这些语言,看到的是我们一直在寻找某个东西,那个东西不单单是如何把孩子教育好,如果是的话,董老师已经给过原理和方法了,大家还在找什么呢?中午没有休息,大家聊了很久,感觉特别疲累,但是结束的时候,仍然跟大家说晚上一起吃饭,虽然晚上还有好多工作要做,杨老师又在找什么呢?能感觉到大家的热情,和自己内心里的喜悦,从她们身上感觉到平静喜悦,这是某种事实,见到他们,杨老师找到自己的彼岸。
如果把孩子的各种表现,结合这句话,想象一下,很多孩子各种各样的表现,就像汪峰的歌唱的那样,是在寻找彼岸。如果说,孩子希望考一个好的分数,有的人的分数在全校已经是第一了,有的人已经在一流大学读书了,有的人有很多才艺,获得了很多大奖,可是还是不快乐。如果孩子渴望获得友情,在学校已经有很多朋友了,有的孩子还是会离开学校,他们到底要什么呢?
家长呢,从世俗意义上看,有的人已经把孩子培养到最好的学校了,心里还是空落落的。有的人已经赚了很多钱了,还在不停地找,有的人已经拥有了很多的权利,还在不停地找,他们到底在找什么呢?
我们想要到达的彼岸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苦苦寻找的东西会贯穿一生,无非是对真爱的寻求,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我们每个人都是借由这三样东西达到内心宁静祥和。一个孩子,无论他是什么样的状态,一旦感受到真爱,瞬间就平静下来了,这才是他要的彼岸之花。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一位人生导师,能够带领他走上学习的道路,追求真理,实现生命真正的目的。如果只让孩子吃饭和睡觉,不让他们接触知识,真的能把他们憋死。如果能从每个孩子身上看到事实的图像的话,就是追求知识,那就是他们的彼岸。每个孩子都渴望向外伸展,希望跟别的生命产生联系。有些辍学的孩子会向我们倾诉“我不希望你把我治好,我只是想跟你说说话而已”,如果我们能了解,他在找他的彼岸,我们只需要对接他的感受,同情他的苦难就可以了,孩子一旦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他就能够走出目前的困境。
如果我们能有所注意,通过这样一个概念,通过汪峰的这首歌,闭着眼睛想象一下,我们在找什么,孩子在找什么,如何让自己的生命进入平静喜悦、宁静祥和的状态。一旦进入彼岸,在世俗生活里边,未来会充满无限可能,面对艰难险阻,我们就跋山涉水,在所不惜,我们的生命就进入了一个正确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