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游记
有些奇观,如果不亲眼去看,根本感受不到那十分之一的震撼。
譬如云冈石窟。
一千多年前开凿在山壁上的巨大佛像,作为云冈石窟的标志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我见的次数也并不少。但是,当我顶着36度的烈日,走到大佛脚下时,除了牛逼,想不到其他的形容词。
从大同市区坐公交,转一趟车,终点站即是云冈石窟。下车到走进当地修建的“山门”,路边一溜摆摊。一个守摊大爷吆喝着买瓶水,里面水贵——后来证明不可信。另一个大爷守着一匹骆驼,驼峰显得又高又瘦,嘴很大。我想给骆驼拍照,被老公拉走了。(“人家靠合照赚钱的,你不给钱就别拍了。”)
买票进了公园(成人125元/张),路过一间云冈美术馆,走过一段两侧有石柱的石道,就到了园区公路边,有电瓶车可以直接坐到石窟入口。电瓶车是即来即走的。我们买完票,司机便招呼我们上车了,说不能让你们等。
电瓶车路过一片水域,一座庙宇——后来知道是灵岩寺,就停在一段台阶路口。司机说走完到那头去坐回程车。走上石阶,穿过一道门,就进入了石窟景区。天气很热,但站到洞口便能感受到洞里的凉意,一步之隔仿佛两个季节。
开始一段路是一些小洞窟,天太热了,我就简单看了看没拍照,直到走进了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洞。穿过一个小空间,踏过几块石阶,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一个狭长而极高的空间,内有十足的凉意,几只鸟飞进飞出。沿着路的方向望去,一尊大佛就那么突然地出现了。那场景非常有冲击力:蓦然回首,前路光明处有佛等你。毫无心理准备的我有些腿软,险些跪了下去。当年造佛像的工匠们倘若知道自己的作品在一千多年后还能散发出健壮的生命力,大概也是喜悦的吧。
一只鸟从佛前的洞口直飞进来,从我的角度看,就像和佛对话的使者,被佛像慈爱地注视着,无声地交流着。突然很羡慕这些鸟,可以在佛洞里自由穿梭,想飞多高飞多高,想停在哪就停在哪——停在佛的指尖是什么感觉?坐在佛像肩头,是不是可以和佛聊聊天?
第3窟后室主像阿弥陀佛和西侧菩萨,看得清那只飞向佛的鸟吗?在凉爽的石窟里,佛和菩萨们或立或坐,结着手印,慈悲地望着信众和路人。我不懂佛,但我能看到这一尊尊佛像所寄托的祈念,绵延了千年,也会继续绵延下去。
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在此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进行了一系列建设。此后,平城作为北魏的统治中心,历经六帝七世,长达近百年,云冈石窟就开凿于这一时期。当时的人们以山命名,称其为武州山石窟寺,直到明朝万历二年在石窟寺建起“云冈堡”,才得名云冈石窟。
那座常用在宣传画上的露天大佛,是北魏高僧昙曜主持建造的五大佛之一,象征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被官方称为20窟。其实原本也是在洞里的,只不过该窟的前立壁塌了,才有了现在可以随便拍照的露天大佛。
由于不少洞内的佛身都有油彩,为防止颜色氧化之类的原因,很多洞都不能拍照。在这里要推荐大家买本导游书,保证图片比自己拍得漂亮,而且讲解也详细。我回家之后买了本云冈石窟研究院出的世界遗产丛书《云冈石窟》,几个因为维修没看成的窟也能知道了,挺值的,原价28,比请导游划算多了。
在石窟尽头的云冈石窟博物馆也值得一看。在室外温度三十多的时候走进去,一下子整个人都舒爽了,就像刚刚喝了一罐冰汽水,极其惬意。值得称道的还有大厅里的长椅,竟然都是皮面的,摸起来倍感舒适。倘若周围没有人,真想躺在上面睡个午觉。
出了博物馆,坐电瓶车直接到了出口,出去了才想起来,入口附近有个云冈美术馆还没去逛呢。就当给下次来云冈留个念想吧。
还有一个遗憾是没和骆驼合照。回去的时候发现骆驼已经不在那里了,可能主人看着没生意就牵走了吧。可怜的骆驼,不知道它们过得和动物园里的同类相比会不会好一些。
不管怎么说,能亲眼感受大佛的壮观,真是不虚此行。
20窟露天大佛,耳垂快搭到肩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