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心理建设很重要
每年九月,求助心理咨询的孩子特别多!原因就在于诸多的不适应,做好心理建设特别重要。尤其是今年中考的高度内卷,一定会催生失落感。
无论是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还是上大学,都存在入学适应的问题。跨度越大,适应风险越大。所以,以青岛主城区而言,初升高入学适应风险最高。无他,就是反差最大,从居家到人生第一次住校,二者跨度太大了。
最近陆续进入军训阶段,我就接到好几起求助。我简单做个分享:
1.亲子关系缺少安全感
前两天,接了一个妈妈的电话。孩子小升初,最近在学农军训。学校的制度是学农时间不允许学生与家长有任何联系。结果她孩子每天都要求和妈妈通话,老师又坚持不给电话,没想到孩子哭闹得特别厉害。最后老师没有办法,和孩子妈妈通话,说孩子太有别于常人,建议家长领着孩子去寻求专业帮助。
其实,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我问了孩子妈妈几个问题,孩子入园时表现如何?哭闹得厉害吗?孩子分床时是不是有蛮大的困难?孩子小的时候是不是有过严重的分离经历(交给老人带过)?果不其然,都是肯定的回答。
我有时候玩笑说,做多了咨询就像是半个算命的。其实,没有那么神奇,因为心理学是科学,科学就在于找寻规律。规律的把握,才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中看到本质。
第一次与父母分离,情绪反应那么剧烈,背后大概率有过分离创伤。入园适应困难、分床困难、学农军训适应不良都是分离创伤的具体体现。根就在于早年有分离创伤(孩子交给老人带),如果解决得不好,后续人生中还会重复出现。比方说,恋爱婚姻中还会遭遇,严重者还会影响幸福。所以,有个心理学家说,三岁以后的人生无非是三岁之前人生的强迫性重复。
所以我一再强调,孩子一定要自己带。或者无奈,抑或偷懒,将孩子交给老人带就会埋下隐患。欠孩子的迟早要还,而且还起来是那么的艰难。治已病不如治未病,普及心理和家庭教育知识的目的就在于尽量戒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多一份幸福与和谐。
这是小升初的孩子,情绪表达充分一点,哭闹得厉害,容易被发现。初升高的孩子,大部分孩子第一次经历长时间的分离,肯定也有一部分孩子会有反应,不过因为年龄大了一点,表现就隐蔽一些。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绪状态,隐而不发,极有可能就抑郁了。
2.失落感导致的情绪障碍
此处说的失落有几种,比方说小升初电脑排位没有派到心仪的学校;中考挂档,没有去到梦校;高考发挥失常,录取到一所不理想的学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巨大的心理落差需要足够强的心理建设能力。否则又会出幺蛾子!
青岛新中考(360模式)加剧了滑档现象的出现,所以自2020年开始我能明显感受此类求助剧增。一方面是梦校求而不得,充满挫折感;另一方面是对录取学校各种挑剔。如果适应困难,三年高中转眼就过去,出现连锁反应,一不小心就将中考的阴影带到了高考,甚至影响一生。可见一个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多么重要!
真心希望大众多学一点心理知识,少一些无知带来的伤害,增加一些遇到问题后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无常才是常态,学会应对,热爱生活才能开启幸福。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