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历史读书

读《文化苦旅》有感

2017-05-27  本文已影响424人  长大远去

今天空暇之余随手翻开《文化苦旅》,之前未读之前,觉得这本书应该是苦涩无味的,如今仔细读来,并非如此。首先翻看了原版初序,初序中的一句话着实让我震惊:我想,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择,但是,不同的年龄经常会在心头打架,有时还会把自己弄的挺苦恼。其实真的有点理解不了为什么余秋雨会说这样的话,因为我在看内容的时候觉得他写的轻松潇洒,浓浓的文化气息能从文字中感受出来,原来心里却是这般感受,一提笔就会感受岁月徒增,是呀,这场文化苦旅并非是我能理解的,其中的苦涩也并非能轻易读懂的,总想去我特别想去的地方,即便我也不清楚远方有多远。初读时,以为他走的地方就是一些山山水水,自然风光而已,然而忽略了“文化”的所在。而这其中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山水”,读到这儿,我突然有一些理解了,那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足迹。就像去看“悬棺”能感受到的一种文化吧,记得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大概就是历史告诉我们种种的不可能,给每个人在时空坐标中点出那让人清醒却又沮丧的一点吧。而我们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因为尚未理解到历史定位吧,待到重重叠叠的人伦定位后,职业定位以及其他定位把人团团围住,像是一堵城墙把城内的人围住再也出不去似的,最后只能像《金色池塘》里的那对夫妻,不再企望迁徙,听任蔓草堙路,这便是老。边看边想,大概是太年轻了,对老的概念并非那么理解,而我眼中的老大概还是年纪大了吧,而并非是阅历丰富的老,像余秋雨所说: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读他的文字我还读不到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轻松。读到牌坊时,我却只能想到女人的贞洁,那一座座牌坊无非是对那些女人:“从一而终,寡而不嫁”事迹的一种表彰性的标志物,而背后对所谓的“贞洁”的崇高的理解,在我看来,无非是一种剥削,一种对女人追求幸福权利的剥削,我庆幸自己活在新的时代里,没有遭受这样思想的摧残,然而我却想到普法栏目剧中的《莲花闹海棠》中的杜家,为了维护那一块牌坊所付出的代价,我也读到了那些守寡女子被提婚后的自杀。生命的代价就是为了维护所谓的贞洁,为了那寡而不嫁的高尚。

读《文化苦旅》有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