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东京梦华录》,被惊艳到了
读了几本关于宋朝历史的书籍,作者不同,但大都参考或直接引用了《东京梦华录》中对汴梁城的描写。就像对外国文学有兴趣的读者,最好啃一啃它的原著,出于好奇,我也特意找了这本书读一读。
《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号幽兰居士,生于北宋末年,在汴梁城生活了20多年,见证了东京的繁华盛世,晚年躲避战乱,移居南方,每和亲戚们谈及东京当年的繁华景象,年轻后生们总是不以为然,还妄加非议。
网图侵删孟元老担心时间隔得越久,对汴梁城当时的景观和风俗,就会慢慢失真失实,遂下决心亲自编撰此书,让后世之人打开此书就能够看到当年的繁盛。
书共分为十卷,分别记载了东京城池、河道、宫阙、寺观、桥巷、瓦舍、勾栏,以及朝廷典礼、岁时节令、风土习俗等。
今天初读了它的自序和第一卷,书有注解和译文,冷僻字也有注音,阅读起来还比较轻松。边读边按照书中对城池的描述,草绘了它的新城、旧城、大内和河道的布局。
古人陆路运力有限,惊讶于东京的漕运如此发达,有4条河道穿城而过:
最南的是蔡河,河道不长,从西南方向入城,绕了一小圈,又从东南方向出城。
中间一条是汴河,向南通往淮河,主要接纳东南方向的各类物资入城,算是主航道,入城的第一座桥是巨大的虹桥,能通过大的舟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能看到这座桥。
东北方向是五丈河,是贩运粮食入城的主要通道。西北角是金水河,主要流入紫金城,供后宫浇花灌溉。
画完草图,又和网上的东京图作对比,新城、旧城差别不大,大内有些混沌不清。再急急翻出今天的开封地图,想看看能不能有一丝一毫能对应上千年之前的汴梁古城。
大概是读书读得有些傻了,经过千年沧桑巨变,开封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哪还能看出一点端倪。
对开封城并不是一点印象没有。90年代,单位组织“三八”节一日游,领队是位河南大姐,带着我们凌晨出发,挤绿皮车去开封府转了半天,还匀出半天时间去逛郑州亚细亚,印象里就是从宋城古街走马观花穿行了一遍,感叹于古街的古朴、雕梁画栋的奢华及石刻的精美。
“有城门的地方就有路,河道和路交叉的地方就有桥。”有人提示有这样的规律,可去判别开封城现在的古桥古路遗址。
有了对宋史的一些积淀,如果再有机缘去开封城,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再揣着这本《东京梦华路》,好好寻找一下当年的遗迹,也算是对此书作者的一份缅怀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