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教育行走

2022-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康康的教育视野

2020年8月20日晚上偶然间发现了一同事的朋友圈里有一个线上教育行走的直播分享活动,因为是语音直播分享活动,那晚我带着孩子在楼下小广场边散步边听着直播,至今还记得是甘肃武威某中学的语文老师赵老师的分享,分享她在教育行走的参与感受以及自己的教育故事。第一次聆听《行走之歌》,好像听到草根教师的心声,这歌曲似乎有一种魔力,深深地把我吸引,让我感动。

那时我第一次知道还有这样的一个民间自发的教育组织,第一次被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分享教育故事所吸引。我想这真的很奇妙,似乎是一种冲动,我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教育行走。

也许因为我就是一个平凡的草根老师,我不喜欢在人前冲锋陷阵,只是做着默默无闻的工作,与身边很多的同事一样平平凡凡,而且随着年龄渐长,更不爱去参与各种人多的活动。我只想做好一个语文老师爱做的事情,安安静静地读书写作,认认真真地教书。但是那次聆听了那次教育行走群里老师的分享后,我才知道原来草根老师也是可以有自己更多的想法,也是有故事可以与大家分享,有经历与大家共鸣的。

加入教育行走,从2020年9月1日开始在陈秀玉老师和普利辉老师的引领下坚持日更打卡至今,已累计写作45万多字。在2021年8月份第七届教育行走线上分享活动中,我第一次参与语音分享了自己的参加教育行走活动的感受与收获。在2021年10月国庆假期我第二次以语音的形式,参与分享了《教师的使命》这本书的阅读体会。

我是一个比较被动的人,可能和很多同事一样平凡而普通,我们只会默默地尽力去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任务,而不会主动出击。我好像也是在这一年半中,在教育行走这个大家庭中,我才学会了主动去抢分享名额,因为张文质老师说过,参加活动就要发言。是的,我聆听了大家的发言,自己也要发言,证明我真正参与其中了。

进入《教师的使命》核心共读群,是因为张文质老师为了奖励我们完成了第一期300天打卡任务的老师们,赠送了人手一本《教师的使命》,因此而进行的阅读分享。但是这次《日常教学的情调》和《奶蜜盐》等书却是我自己主动买来阅读的,意义不同寻常。其实我还从学校图书馆里借来很多张文质老师的书。虽然在此之前,在我们学校某一年的市级公开课讲座活动中,我也曾经现场聆听过张文质老师的讲座,但是像很多同事一样,那一次与张文质老师的相遇并没有真正走进张文质老师,因为当时觉得张文质老师是一位大师,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学者,似乎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的老师来说他是那么的高不可攀。我和张文质老师虽然同生活在一个城市,却没有深入的交往,就像这个城市共同生活的几百万普通众生一样。

但命运往往如此,有缘人终究会再相逢。兜兜转转,没想到,2020年的8月,我的生活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因为一次偶然的线上活动,因为加了张文质老师的微信,有时偶尔会跟张老师私信请教自己的教育困惑,教育行走似乎一下子就在身边,离自己很近。

我虽然平时也有读书,在之前读过大量的魏书生老师、李镇西老师、吴非老师和王开东老师的书,虽然也曾读过很多教育教学理论的书,但是自从近距离地接触张文质老师的书,《教育是慢的艺术》、《唇舌的授权》、《奶蜜盐》、《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教师的使命》、《日常教学的情调》等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书深入的阅读,越来越被吸引。我的孩子曾经问我为什么喜欢看张文质的书,我告诉孩子:因为张文质老师从一线老师的角度、从家长的角度看待教育,引起我的共鸣。我特别佩服张文质老师这么多年一直认真地深入教育教学的现场,研究教育教学,而不是像某些高高在上的理论研究者。我欣赏张文质小人物的教育学、小事务的教学学,他从来没有夸大教师的力量,做好每件小事,做好老师。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