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简友广场

天下梅花两朵半

2024-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木遇见何夕

从嘉兴出发,驱车两百多公里,到达古严州府所在地——建德市梅城古镇。

梅城古镇,曾是古睦州府、严州府,也曾是杭州市建德县的县城治所,有着近1800年的建制史,1300多年的州府史。如此历史底蕴,使得梅城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州府规制清晰、街巷肌理完整、历史文脉可循、历史遗存丰富的古城。

如今的梅城古镇在世人眼里,是历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是令人骄傲的“半朵梅花城”,更是三江汇合的恬静水乡。

梅城全景(网图)

梅城所处位置独特,其“三江聚会古严州,一注清流奔杭城”。梅城城南新安江自西而来,兰江由南切入,在城东南汇合再折向东北,江也就改称为富春江了。

梅城内有东、西两湖点缀,外有南、北双塔对峙。城内有思范牌坊、建德侯坊、明桂青柯、六合古井等名胜。

从澄清门入城,穿行在梅城的大街小巷,处处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登上澄清门城楼远眺,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 踏着青青的石板,去看那标志建筑——古城墙上成半朵“梅花”的城垛。梅城,正是因为拥有这半朵“梅花”而闻名于世。

“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古称)半朵。”这是作为严州人最自豪的一句口头禅。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只有京城的城墙才能按梅花形建造,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南北二京之外,唯有严州的古城墙拥有这天下半朵“梅花”,可见梅城古镇在历史上的地位之高。

梅城古镇中有多座代表着历史文化的牌坊,最多时候聚集了100多座牌坊,现在赫然伫立的还剩下19座。有旌表范仲淹出任睦州知州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思范坊”,有纪念建德侯孙韶守护严州城功绩的“建德侯坊”,也有纪念朱熹、吕祖谦和张栻南宋理学三贤传播理学而立的“理学名邦坊”等等。

行走在梅城古镇(严州古城)正大街与总府街交叉口,一座高12米、宽9米的古牌坊引人注目。这就是纪念范仲淹的“思范坊”。始建于1599年,圮于清朝末年,1993年重建。这是严州古城唯一留存的诗人牌坊。历经风霜的“思范坊”牌坊,揭开了一段范仲淹出任睦州知州的历史。

范仲淹在苏州、庆州、邓州、青州等十余州当过知州。在睦州任职的6个月里,他大兴学校,建严子陵祠于钓台,所作《严先生祠堂记》与《岳阳楼记》一起入选《古文观止》,“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成为千古佳句。

高大的思范坊上有“钦定”二字

范仲淹写了37首与睦州相关的诗词。有记录睦州为官生活的《萧洒桐庐郡十绝》:“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在《新定感兴五首》中,范仲淹也道出睦州发展的无奈与历史局限性:“孤高宋开府,千载可拳拳”“山水真名郡,恩多补谏官”“稀逢贤太守,多是谪官来”。

穿过岁月风云洗礼的一座座古牌坊,仿佛穿越了世纪。那些隐于岁月深处的功名纠葛、家族变迁与乡土荣耀,深深凝固在了这些牌坊里。

梅城是千年古严州州治所在地。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严州一直是文化高地,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等历代文人墨客为这里赋诗多达数万首,山水之间流转着千古绝句。《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也有专门章回记载严州的风土人情。

陆游家族与严州的渊源比范仲淹还要深厚得多。陆游的高祖陆轸1049年出任睦州知州,陆游1186年至1188年知严州,陆游的幼子陆子遹1226年至1229年任严州知州。在严州,陆游写了多首诗词,从内容来看可谓是“严州十二时辰”。

在历代严州(睦州)官员中,还有一个人的官职不大,但是名气大,那就是睦州团练使推官柳永。1034年三月,柳永(又名柳三变)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第,五月出任睦州小官职。50岁才及第,喜悦不已的他把原来柳三变这一名字改为柳永。九月,睦州知州吕蔚因欣赏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柳永填了一首《满江红》词,一直流传至今——“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来古城游玩,由于赶时间,未及细看就离开了,总感觉意犹未尽。他日若得闲,还想再来。

夜晚的古城静谧安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