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铃芽之旅》带来的核心问题

2023-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黎明怎么叫

这是新海诚导演最好的作品,并且不应该只是一个人的最高荣誉。

这部电影带来的不只是一个有关民族的伤痛,而是一个献给每个苦难中的国家、曾经有过苦难的国家和未来可能会遭受苦难的人们的启示。

首先,这篇文章可能会让部分人觉得不适,因为他们认为任何翻篇过去或者不提及他们想要的历史的言论,都是“历史虚无主义”。所以,首先,我想讲一讲这部动漫的来源的国家,他们的政府和民族的伤痛与矛盾。

其次,本篇文章不会阐述一遍完整的剧情。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常年受到地震和地震带来的海啸影响。同时,日本政府也给他们自己带来了比自然灾害损失更大的灾害,例如“东京大轰炸”“广岛长崎”以及近代的“福岛核泄漏”。


“谎言的代价”

2011年在因为海啸带来的停电,导致反应堆无法进行冷却从而发生爆炸。同时我们看上世纪60年代的切尔诺贝利,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反应堆温度过高,以至于用于冷却作用的铅芯都发生了爆炸。

这两次事件的共同点都是在第一时间,出现了公司对政府的隐瞒。

“没有发生爆炸。”

“温度已经降下来了。”

“放射性元素在安全范围内。”

于是,第一抢救时机,错过了。

最要命的是,理论上福岛核电站第三号和第四号的反应堆是可以抢救回来的,但是在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个人责任论横行,没人会愿意挺身而出,最后直接将已经受到污染的冷却水排入大海。

返观苏联,在得知排入河流会影响整个欧洲,而放射性物质烧穿地面流入冷却水后会发生更大的爆炸从而影响到欧亚大陆时,他们选择了用人力挖到地下冷却水的位置,提前将水排出。而无疑的是,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在这之后慢慢的死去。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会怀疑苏联这样的国家,是怎么让人抛弃很多,而去追随一种信念的。而苏联之后,好像只有两个国家还能让民族不惧生死去追随了。到了现代,这两个国家仿佛也走向了自己的未来。

到了最后,日本依然决定向大海排放以前和未来的核废水。而前苏联建在切尔诺贝利的冷却塔像巨人一样,在这片森林中在这个曾经的祖国屹立不倒。

抛开政治观念,这两起事件都是人类的伤痛,而两个名族,在两个体系下截然不同的态度,不经让人思考,那些能改变他们的东西,我却只能闭口不谈。

所以我不希望这种事情变成一个“相信后人的智慧。”,而后人却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的故事。


“疯子国王和他的人民”

无论是“侵华战争”还是“太平洋战争”,还有“东南亚战争”。日本政府带给其他国家的伤痛是无法消失的,因为这是历史,所有伤口都会留下的疤痕。

疯狂的国王打开了地狱的大门,让他国燃起地狱的烈火,而这团火,夹杂着他国人民愤怒的灵魂,闯进了自己的国家,也把自己的权利变成了一堆焦土的坟墓。

发动战争的国家,没有一个国民是无辜的吗?

我无法否认这是一个有关国家经济运作的战争机器的悖论,但是要知道的是,人不工作就会饿死。

随后,当无数不同国家和互不相识的人都落于一个下场时,他们都是成为了另一个自己,太多一样的人落入如此下场,让战争变得更没有意义。国王死后,整个国家裹挟着他的人民,都落入了无尽的被权力裹挟的斗争中去。

后来,这些国家的后人们都为这些经受过苦难的人祈祷,他们都放下了伤痛,因为这是他们的未来。


“不是忘记,是放下”

死亡如影随形,这是电影中阻止最后一次灾难时咒语中的一段台词。

每个人应该都落入过存在主义的陷阱,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对于死亡的答案,那他的人生应该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过。

电影中,铃芽的姨妈和铃芽吵架时说到,因为收养了铃芽,自己到了四十岁都没有找到男朋友,就算拿了她母亲的遗产也不值得,认为没有活出过自己的人生,这一段非常的深刻。

不能不否认,姨妈的人生在家庭方面用旁观者的视角来看是失败的,甚至于自己都认为不值得,但是到最后又陷入了矛盾,并进行了道歉。不难看出,一个人的人生始终是在和自己的和解中度过的,因为生存是人的第一需求,不化解矛盾就无法正常生活,所以在姨妈看来,事实就是如此,和铃芽在一起的日子依旧很美好。

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存在主义?加缪?XD

主角一行人通过将日本各地被打开的“门”关上而阻止灾难。这些日本各地的门,都出现在当地的某个废墟中,或者因为灾难形成的,或者因为人为荒废,或者因为曾经是。另外,电影中从“往生门”中出现的“蚓厄”,就是从建筑或环境被破坏带给周围人的苦难中获得的力量,从而化为地震或一系列的灾厄,例如曾经是一所中学,而后塌方了。

闭门师要通过找到那些废墟中被打开的门,并要在关门的时候去感受这里逝去的东西,比如学校中曾经师生的言语,游乐园中的欢声笑语,甚至一个城镇的一切,在无数的问候或者寒暄中找回这里最美好的样子,最后通过钥匙锁上门,并说出“予以奉还”。

表面上这看起来像一个“降妖除魔”的故事,但是他们面对的敌人并不是那些具象化的恶灵,而是人类的敌人,是那些所有苦难的源头。

电影中在阻止东京的“蚓厄”时,无论是规模和拔除方式都有与以往不同,在最后一个要石被大臣取出后,灾难的规模也来到了最大,整个东京上空都被“蚓厄”笼罩,而玲芽也跟随草太,将舞台带到了天空。

这时,音乐配合着细腻又震撼的动画画面,将每一个观众的情绪推到了高潮,而这次需要重新放回去的要石,则是变成了成为草太的椅子,这也是玲芽母亲生前的遗物。

理论上,变成要石的人依然会有意识,如果有的话,那为了阻止这次灾难将要献出等同于生命的代价,那便是草太被束缚的自由的有美好未来的灵魂,而承载他的则是包含了这一切之前玲芽对于母亲所以美好的过去与回忆。

我认为接下来的理论已经可以去到一个民族中去了,他们的历史和他们的哲学中,无论是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个人责任论还是政府想要抹去的历史,这些东西只不过是他们生存的第一需要。而这导致了在日本大部分年轻人在这样的教育手段下根本不知道历史,从而让自身变成了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而我们看到那些活跃在政治中的,想要正视历史的人只剩下白发苍苍的老人,而更多的亲历者,早已离去,并且留不下太多痕迹。

但这也不能代表他们完全想要抹去历史,例如上文提到的,在空中拔除的“蚓厄”,很大概率就是新海诚导演想去刻意的映射“东京大轰炸”。是的,实际上那次轰炸带来的损失比两次原子弹的损失都多。他们想从中走出来,并且想要放下那些人对他们做的事,将仇恨和矛盾通过艺术形式转化给那些具体但是虚假的东西。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笔下的故事如此生动,也能用这种温和的方式衍射到政治。

这意味着,还是有人想将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和想法告诉大家,因为无论是战争还是灾难,人祸还是天灾,这都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左右的,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但是应该放下历史。

在《哥斯拉》中,这种思想更是贯彻始终,很多人都把怪兽电影当做爆米花,但其依然有非常深厚的意义,同时也来看看日本政府自己的悲剧。

在当年日本对于“核恐惧”和两次原子弹留下的核污染中诞生的怪兽,被他们所击败;而后的新版哥斯拉中,从东京湾出现的幼体哥斯拉应该就是在福岛核电站事件下出现的,而后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导致本国的武力已经无法压制哥斯拉的脚步,从而寻求美国的帮助,在那个被奉为决战的夜晚,城市中闪烁着爆炸的光线,在爆炸声和哥斯拉的叫声传来后,配合鹭巢诗郎的配乐,一股油然而生的无力感,和主角对高层政府的失望和这一切落下如此的下场,一股滑稽感也涌上心头。那一刻我流下了几滴眼泪,但是为了哥斯拉,我想在那一刻,这一切根本不值得去拯救吧,从此落入了虚无主义的陷阱。

但最后怪兽还是被打败了,而打败它的方式从以武力为主要手段变成了以武力为辅助手段,我想,这也是庵野秀明导演想要传达的观点之一,而他们一直都在以这种艺术方式去干涉一些政治,直到政治干涉艺术,希望今年最新的《哥斯拉:负一》依然能秉承这反战和走出苦难的内核。

同时我要补充一些日本笑话,日本中心圈以内的公路限重45吨,这导致他们的主战坦克之一,90式主战坦克在运输中需要将炮塔和车身分开,所以他们研发了44吨重的10式主战坦克,尽管这辆坦克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防护性能几乎是除了意大利的“公羊”以外最差的。

以及日本是军政两党,这也导致了在初期,日本政府认为哥斯拉完全可控,从而不派出军队,也不听环境部长提出的“怪兽进化论”,最后酿下了悲剧,这也是为什么在借助他国之力后依然不敌哥斯拉,令人唏嘘,也是在映射二战后受到美国帮助时的状态吧。


“舞台中的形式”

事到如今,国际局势或者是人道主义的完善让大部分人都放下了有关“单方面屠杀”这种战争形式的戒备心。

比如就军事力量和国家财力都比较完善的日本,更不用说周围的大国,这种“大屠杀”的战争形式确实不会出现。举例子就是开打快两年的“俄乌冲突”,大国打仗还是要面子的,并且中欧土地多为平原,城市体量小,人口密度低,无论是哪一方都可以在几乎不触及己方权益的情况下疏散平民。反观最近开打的以色列,先不说地方小,巴勒斯坦的人口密度比香港还高,战场几乎都在城里,再加上以色列打仗本来就跟疯子一样,并且像他们这样对其他民族的歧视和仇视,而放在如今的第一世界国家,那样的人已经不多了。

除非犹太人真的人人都反对他国宗教或者歧视别的民族,那就另当别论。

现在大的大环境下,政治斗争在战争中的表现依然是主角,而这些始作俑者想要发动战争无非就是利益驱使,例如美国伊拉克战争和后来的“反恐战争”,战争合理化的借口则是“生化武器”和“极端组织”,最高明的地方是他们不仅控制了大量的石油,还将这种对外“合理化战争”的正义感带给了自己民族的人民,从而让这个国家的普通人转化为那些“爱国者”。


“最可怕的”

这些极度不发达,或被侵略过的第三世界国家,他们在这之后因为自身环境原因很难恢复,这些国家的苦难能被他们放下吗?

很难,因为在那里,尽管有一个强权离开,也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独裁者”,而那里的人民早已将战乱和流离失所作为人生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对于这里的人民来说,生存才是他们最大的障碍,他们甚至无法去化悲伤为力量,因为那环境正是苦难本身,一个几乎看不到未来的地方。

其实这些太悲观了,并且真的很无解,你我都帮不上忙,能做的只有祈祷,所以我只是简单展开讲讲,这些大致与《玲芽之旅》这部电影所指代的“苦难”的定义不同。


总而言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出苦难,但总要走出苦难,不去放下就永远也不会改变。

好了,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记得点赞,留言,加关注。

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