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作品,亦是一种享受

2021-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杂说舍

偶然间在公众号看到毕飞宇讲《受戒》,惊为天人,然后立刻找来《受戒》读,就这样喜欢上了汪曾祺。于是又把毕飞宇的《小说课》读了,如今再读又是一次新感受。

一个好的作家,首先要会阅读。这本《小说课》对于我这种初级阅读者太适用了,文稿俱是毕飞宇在各大高校的讲座,听讲座远比课文有意思的多。因为时长缘故,毕飞宇选取的皆是短篇小说,这样讲得完,也能讲得细。选题也千奇百怪,古今中外,称得上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毕飞宇讲解方式也比较多样,根据作者、文本特色重点略有不同。比如蒲松龄的《促织》重点讲语言简洁精辟,《项链》讲小说内部逻辑,《杀手》运用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受戒》讲人文与情怀......

毕飞宇其他的书我并没有读过,但这本《小说课》非常好。一般看解读类文章,总会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对方过度解读,一种是觉得对方理解没到位。但是毕飞宇有个很好的观点,一本书一旦出版有了读者,那么就与原作者脱节了,所有的读者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至于作者到底是不是这样想的,根本不重要,如果书中能找到答案最好,找不到亦无妨,这是你读的书。你没能看出伏笔、潜台词又重不重要,也不重要。每个人理解各不相同,或有高低,或有深浅,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那我们为何阅读,又为何看别人的解读呢?因为前者和后者都可以让我们学习、思考,看不同的事物,听不一样的观点,吸收越多,储备越多,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也会不一样。

一部小说如果出世后,原作者不做任何相关解释说明,那么这就是绝唱,所有读者们的解读将成为二次创作,至此,这部小说渐趋完整。《小说课》或许不能教人写作,亦不能教人阅读,但《小说课》给了另一种角度的解读,来自一个同行作者的想法。同为阅读者,普通阅读者和作家是不同的,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听一个作家讲小说,讲写作更能领会一二。

《小说课》带给我很多观点,有些是老生常谈,有些是珠玉之论,收获颇丰,如获至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