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面向对象六大设计原则(三)里式替换原则

2020-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MQ_Twist

吾所成之事,不可逆也。

iOS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全集

前言

接上篇 iOS 面向对象六大设计原则(二)开闭原则

正文

里氏代换原则由2008年图灵奖得主、美国第一位计算机科学女博士Barbara Liskov教授和卡内基·梅隆大学Jeannette Wing教授于1994年提出。其严格表述如下: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S的对象o1,都有类型为T的对象o2,使得以T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1代换o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变化,那么类型S是类型T的子类型。这个定义比较拗口且难以理解,因此我们一般使用它的另一个通俗版定义: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所有引用基类(父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里氏代换原则告诉我们,在软件中将一个基类对象替换成它的子类对象,程序将不会产生任何错误和异常,反过来则不成立,如果一个软件实体使用的是一个子类对象的话,那么它不一定能够使用基类对象。例如:我喜欢动物,那我一定喜欢狗,因为狗是动物的子类;但是我喜欢狗,不能据此断定我喜欢动物,因为我并不喜欢老鼠,虽然它也是动物。

例如有两个类,一个类为BaseClass,另一个是SubClass类,并且SubClass类是BaseClass类的子类,那么一个方法如果可以接受一个BaseClass类型的基类对象base的话,如:method1(base),那么它必然可以接受一个BaseClass类型的子类对象sub,method1(sub)能够正常运行。反过来的代换不成立,如一个方法method2接受BaseClass类型的子类对象sub为参数:method2(sub),那么一般而言不可以有method2(base),除非是重载方法。

里氏替换原则是实现开闭原则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使用基类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子类对象,因此在程序中尽量使用基类类型来对对象进行定义,而在运行时再确定其子类类型,用子类对象来替换父类对象。

在使用里氏代换原则时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小结

说了那么多,通俗点讲:

所有可以使用基类的地方,一定可以使用子类且不会引入错误。

嗯~~还是抽象的描述,那整点具体的。

举例

在IM通信中,会有消息实体,有的消息是纯文本,有的是带有图片的,有的是带有链接的等。那么把纯文本的消息实体Message作为基类,一切从简,如下:

@interface Message : NSObject

@property (nonatomic, copy) NSString *text;

@end
@implementation Message

@end

这时候有个带图片的实体,产品要求,图片消息里面的文本不能有空格(别问我问什么),那么可以整个ImageMessage类,如下

@interface ImageMessage : Message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UIImage *image;

@end
@implementation ImageMessage

- (void)setText:(NSString *)text {
    text = [text stringByReplacingOccurrencesOfString:@" " withString:@""];
    super.text = text;
}

@end

就功能而言,这种写法是满足产品需求的,但是如果在Message出现的地方,你用ImageMessage替换的话,就会导致用户不能发带有空格的文本了,这就违反了里式替换原则:所有可以使用基类的地方,一定可以使用子类且不会引入错误。

可做以下简单修改:

@interface LSPImageMessage : Message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UIImage *image;

/** 去除text内空格 */
- (void)checkText;

@end
@implementation LSPImageMessage

- (void)checkText {
    self.text = [self.text stringByReplacingOccurrencesOfString:@" " withString:@""];
}

@end

Demo传送门

总结

感谢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之里氏代换原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