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让坏情绪影响到你与孩子的沟通?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和孩子保持一种充满爱意、持久且有意义的关系,而了解情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和孩子建立这样的关系。与孩子相处时,要拿出包容的态度,接纳孩子的情绪。
第三讲 如何管理失控情绪
(二)
情绪及其特征
▼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情绪通常被认为是一系列感觉,按我们能自己和他人身上感受到,而且能够用一些词语来标记的,比如悲伤、生气、害怕、高兴、惊奇、厌恶或者害羞。在这里,我们要从整体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关于情绪的观点,大脑集合了数以亿计以复杂方式发送信号的神经细胞,它需要一个协调过程使自己保持平衡。情绪是大脑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
❤ 1 初级情绪
情绪除了我们常见的归类情绪,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即初级情绪。初级情绪在非语言层面可以直接观察到。面部表情、眼神交流、声调、肢体动作、态度以及回应时的时机和语气,都体现了唤醒和激活的剧烈程度,也体现了大脑中的能量流动情况,这就是感觉机制的本质所在。
初级情绪是这样产生的:首先,大脑对内在或者外在做出初始定位,并且集中注意力,这种初始定位主要表现为:“现在请注意!这很重要!”接着,大脑通过对信号进行“好”与“坏”评价而对初始定位做出调整;然后,大量位于大脑相关区域的复杂神经回路被激活。人们认为这种评价或者唤醒 实质上大脑中能量的剧烈运动,同时还伴随着信息处理的过程。这种复杂的评价过程正是大脑趋势思维对事物的意义做出判断的过程。情绪和意义感可由同样的神经机能产生。情绪、意义以及社交都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初级情绪进一步转化为归类情绪,我们就更能意识到情绪。遗憾的是,我们通常只是把“情绪化”当做归类情绪的表达,这使得我们在与他人的初级情绪产生联结时,对这种诚挚且重要的交流过程浑然不觉。
❤ 2 认识情绪,与孩子更好的交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当初级情绪产生联结时,我们的经历就变得协调一致,与他人的交往也会变得顺利。如果彼此之间的心理状态一致,我们的情绪就能产生共鸣,这可以使得我们感到“被理解”。
如何做到情绪联结呢?需要我们特别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也需要我们敞开胸怀,积极地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心理状态。我们不仅要从自身角度,更要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
下面的故事能够更好的说明情感的共鸣,这是一个小女孩和实习老师的故事。萨拉四岁半,她有点优柔寡断,对参加社交和集体活动很谨慎,也缺乏胆量去尝试新事物。这位老师曾特意给她提供了一些学习机会,并积极地支持和鼓励她,以此来帮助她建立自信。此时正值春季学期,萨拉开始挑战自己。操场上有棵几年前就倒了的大树,在地上形成了一座三米长的桥。孩子们喜欢在上面走来走去,但是萨拉从来不敢冒险 。突然有一天,她的自信冒出来了。她跳上树干,从这头走向另一头。这位实习老师一直在旁边注视着她,等萨拉一从树干上下来,她就为萨拉喝彩并表扬她:“萨拉,非常好!你做的好极了!你是最棒的!“老师大叫着,激动地一边跳一边挥舞手臂。萨拉则害羞地看着老师,木讷地站着,淡淡地笑。接下来的几周,萨拉回避着树干。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次交流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在哪里呢?实习老师虽然对萨拉的表现持肯定态度,但是她没有和萨拉的感受达到调和。老师的反应只是体现了她自己的兴奋和自豪,而没有注意萨拉在这次经历中的勇气,冒了很大的风险。萨拉的最真实的感受没有通过老师的评价表达出来,实际上老师的评价对萨拉来说太过沉重,没能对他起到鼓励的作用,使她重新再冒险一次。如果老师对萨拉吃力而小心地走过树干的样子做出适当的评价,萨拉也能从老师的反应中体会到。老师可以说:“萨拉,我看到你小心翼翼地挪着脚走完了整个树干。你做到了!你可能有点害怕。虽然这是你的第一次,但是你坚持下来了。你真棒!现在你开始相信自己了。“这样,就能使萨拉把自己的感受和巩固成就联系起来,这种评价才算的上心理调和且相互联系的反应。
为了全面认识自己,孩子需要接受适当的评价,这种评价要与他们的内在心理感受和外在经历一致。父母要以调和的心理状态融入与孩子的交流,帮助孩子构建协调连贯的人生。情感交流能使人进入一种融洽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一种协调性的情绪作用过程,可以使得父母和孩子充满活力和幸福感。
协调的家庭系统里,交流呈现一种强大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家庭两种不同特性的复杂融合:差异性(各家庭成员是独立且有差异的个体)和协调性(各成员能融洽地相处)。协调的交流能使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形成“我们“时,仍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并且加深他们与世界的联系。
(二)
失控情绪的管理
▼
大多数父母都疼爱孩子,希望能够给她们幸福的童年,但是在处理与孩子之间复杂的关系时,父母们会说:“我并不想对孩子大吼大叫,但他们就是惹到我了,我很生气,完全没有办法控制自己。”
当感到压力或者发现自己和子女的关系触及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时,你的思维可能会停顿,不再灵敏。这种不灵敏可能会将你带入一个不同的状态,并直接导致思维变得不清晰,削弱你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维系。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低模式进程”。当你处于更低的模式进程时,就进入了失控状态,你将被诸如恐惧、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淹没。当思维处于失控状态时,你将会进入一个循环,最终对自己和孩子都不满。由于还有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尚未完成的事情,你无力抵抗失控状态,尤其是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之下。
没有父母会喜欢失控状态下的自己以及这种状态下自己对孩子做出的行为。如果父母不反思自己的行为,他们将不断进入失控状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我们来看一个父亲的案例。父亲在被别人拒绝的时候,思维模式会急剧转变。当女儿拒绝服从他的要求时,他的反应尤为激烈。他说是那种疯狂的感觉,好像有什么要爆发了。他手臂颤抖,头脑胀痛,感觉就像要爆炸。此时他处于失控状态,并且无法脱离。他知道自己狂怒的脸绷得紧紧的,身体肌肉也变得僵硬。有时他也会愤怒地冲女儿大吼大叫,有时感觉自己被狂暴控制,无法自持,会用力地捏女儿的手臂甚至打她。
为什么这位父亲会这样对待自己挚爱的女儿呢?这位父亲年幼时,他那易怒的酒鬼父亲经常发酒疯,有时还会追打他。他的母亲性格内向,总是处在抑郁状态,无力保护他。父亲的行为捉摸不定,他常常成为牺牲品。成年之后,这位父亲在和女儿相处的过程中,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被拒绝的感受在他心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转变为愤怒,从而进入失控。
要解决失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就必须学会分析这类状况发生的根源,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举个例子,被误解或被忽视会引发突如其来的羞耻感,让人觉得“胸口一紧”,并躲避眼神。了解导致这一失控羞耻感的原因,对于防止重复进入这种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有的人在被忽视的情况下会感到愤怒,从而陷入失控的愤怒状态而难以自拔。理解这些特殊的原因,理解它们如何引发了特殊反应,对于分析这些经历并为生活中的脆弱状态提供解决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积累关于大脑的知识,可以使人从自我审判转变为自我接受。要进入自我反思状态,需要独处一段时间。当你对孩子的举动和自己的反应感到沮丧不已时,你可能会问自己:“我为什么会那样做?”“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对孩子又好处呢?”这类问题能帮助你进一步培养自省能力。我们内心世界的碎片也许已经被忽视了许多年,而这种意识的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将它们拼凑起来。对大脑和思维的了解能够强化我们的自省能力。
还有一些方法能够加强治愈过程,带来身体的意识和自我自省,写日记就是其中之一。拥有一个倾诉对象也会为生活的清明和连贯带来新的气息。
【结语】
大部分人都是在哇哇大哭中家人的喜悦中降临于世,又是在亲戚朋友的哀恸中无奈地离开。情绪与呼吸一样,伴随我们一生,其表现形式或弱或强。我们常常有些讨好地喜欢着开心、兴奋等正面情绪,却本能地排斥痛苦、愤怒等负面情绪。因为我们的生气、愤怒,不仅仅让我们感受到后悔与痛苦,对亲近的人而言更是伤害。事实上,情绪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处理!目前,关于情绪的话题充斥各订阅号,不断地强化波澜不惊的女人才是真正的有魅力,男儿有泪不轻弹,不发脾气的妈妈才是好妈妈等等!过犹不及!尤其是家长,接纳负面情绪也是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应对负面情绪,孩子不需要虚伪的微笑掩饰下的父母,而是需要真实的有着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父母。当你情绪无常,负面情绪爆棚时,首先是反思情绪背后的原因,自己是因为哪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自己的失控,而不是想着消灭它,控制它。
我们的微课堂开播了,关注直播间“八点微课堂”,有好课会第一时间通知您。
本周《平行世界里的故事——《莎莉,离水远一点》》将在今晚8:00开讲!
扫码关注,回复“莎莉”即可获得邀请码免费听课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福利大放送:添加小编微信:xiaoaidushu 领取线上海量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