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我是谁,我是范雨素,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

2017-05-02  本文已影响121人  测试奇谭

01

很多作品的开头耐人寻味。

《百年孤独》式的魔幻现实主义: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引用超多的《双城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还有,最近火热的范雨素: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从无到有,从普通月嫂到刷爆网络的自传文《我是范雨素》,仅一天而已。

《我是范雨素》以插叙回忆了范雨素童年-少年-中年时期,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

范雨素的兄弟姐妹中,大哥哥喜爱文学;大姐姐小时发高烧成了智障,但至少保住性命;小姐姐得了小儿麻痹,却也交了个才子男友;小哥哥读了大学当了官,可谓光耀门楣;连最小的范雨素十二岁时,便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理想。

生活平静而美好,一切充满希望。

史铁生说过:

上帝为锤炼生命,将布设下一个残酷的谜语。

没有上帝,但有生活。生活为范雨素家布设的不是谜语,而是残酷的事实。

大哥哥屈服于梦想,成了孔乙己式的穷酸秀才;

大姐姐终究还是死掉;

小姐姐被才子男友抛弃,草草嫁了人;

小哥哥染上赌博,人生尽毁;

范雨素光彩而去,落魄而回,成为旧农村愚昧男女观的牺牲品,她当过乡村教师、嫁过家暴男、养大两个女儿,如今在京城做月嫂,写下这篇——《我是范雨素》。

02

去年,残疾诗人余秀华仅凭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作红遍网络,单论诗作标题,丝毫不逊于现在的主流公众号。

难怪范雨素如是评价余秀华:

媒体关注的点是残疾、情色,然后才是她的才华。

话虽如此,但范还是步了余的后尘。

媒体、大众首先关注范的身份(普通月嫂),其次才会关注范的文章(虽处底层却笔耕不断)。就好比《中国好声音》,参赛者即便歌唱得再好,也得有个不同寻常的故事。

现在的内容制作,写三个对象一定火——情、欲望和鸡汤。范雨素的文章没这三点,她能火,靠的是冲突。

一是范雨素一家兄妹的命运冲突:

大哥哥从与命运抗争,到妥协于命运;大姐姐逃脱不掉的生死命运;小姐姐的爱情命运;小哥哥自毁的人生命运;范雨素自己的成长命运。

二是居住地皮村,拆迁户和农民工的贫富冲突:

京郊拆迁户,作践钱财;底层农民工,勒紧腰包。

三是雇主家儿子和皮村农民工子女的人生冲突:

雇主家的儿子,文有人大毕业的学霸做家教,武有少林武校的教练教习,六岁的小孩,还能编程,而这个小孩,还是雇主二奶的儿子;另一方面,范雨素小女儿的朋友,一个因家庭原因,一个是爱情骗局的恶果,都读不成书,成了“中国制造”流水线上的工人。

范的文章,将中国的现阶段的矛盾悉数罗列——贫富差距、阶级固化、旧农村的愚昧和落后、拆迁户、炫富等等。

但她不说,她只讲故事,把判断、议论、深思交于他人,留给我们去臆测生命的高尚或卑微。


03

每天下班,我会经过包江桥。之前在学校工作的时候,常听同事评价,说那里很乱,是流民的地盘,地痞无赖颇多。

眼见为实。

灰头土脸坐一堆打牌的、站排等着顾主通下水道,做装修的、卖菜卖到马路上的、横穿马路,逆行骑车的、插腰骂娘如杨二嫂般的、一言不合动手的、乃至于车祸、偷窃现场、夹杂着立交桥外侧随处可闻的屎尿味——不忍卒视。

但这就是包江桥,一个真实的包江桥,这就是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我们只记住了这一句名言和罗马城的伟大,而忽略了建造它的人。

长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我们也仅仅叹服它的伟大。

哈利法塔,是世界第一高楼,但我们只注意它的顶尖高度,没人关注是谁建起。

一座座现代化城市,一座座国际大都市,是“光鲜亮丽”者的主舞台,不会成为“底层卑微”者的与会场。

每天,走三环上班,我都会看见路边有打理市政园圃的白发老工。这时,我总会想一个问题:园圃养成,谁会记得他们的功劳?

04

这些底层的劳动者,你说他们高尚还是卑微?

你说卑微,你靠什么判别,你是否又在以高尚者自居呢?

你是否是站在高尚者的角度,认为自己的生活才是光鲜亮丽,才是高尚的呢?

我知道有个APP,叫快手,因为使用者以阶级底层者居多,经常被一些人诟病为内容粗俗、卑劣、不忍直视。

这做出诟病的人,宁愿喝着不真实的鸡汤,也不愿意看一看真实的中国。

在他们而言,出入有车,工作在甲级写字楼、生活在豪华公寓,才是追求的生活。对于弱者,对于“比”之于自我卑微的人,对于社会底层的人,他们嗤之以鼻,以他们作对比来衬得自己高尚又光彩。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一句话,我印象颇深: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一天路过包江桥,我瞧见一个年轻人,很黑,但长得高,眉目脸面特有型,他神情倦怠,身上沾满灰尘,许是刚刚下了工地的建筑工。他过马路,会给每一辆电动车、自行车让道,礼貌而谦逊。当时我想,他换一个地方,换一种命运,接受良好的教育,说不定,现在要引得一群迷妹爱恋。

也许,这就是不同人的命运,任谁难抉择,但每一个人,每一条生命,都值得尊敬。

范雨素说:

我在北京的街头,拥抱每一个身体有残疾的流浪者;拥抱每一个精神有问题的病患者。我用拥抱传递母亲的爱,回报母亲的爱。

我的大女儿告诉我,她上班的文化公司,每天发一瓶汇源果汁。大女儿没有喝饮料的习惯,每天下班后,她双手捧着饮料,送给公司门口、在垃圾桶里拾废品的流浪奶奶。

而这篇文中毫无保留的朴实感,才是我们这些运作于城市机器中的齿轮人,最值得珍惜和保留的。

附,《我是范雨素》全文链接:

http://haikou.newshainan.com/jj/1424367.htm?t=149347018164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