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气从何而来?响必应之与同声

2018-03-08  本文已影响37人  石山下
士气从何而来?响必应之与同声

公元74年,东汉重新设立西域都护,任命耿恭为戊已校尉。次年,北匈奴单于派两万大军围攻耿恭驻地金蒲城,而城中仅有汉兵数百人。此时,正值汉明帝大丧,救兵不至,汉兵虽然屡次抵挡住围攻,但是粮草用尽,陷入困境,他们不得不煮铠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了,战士们一个个死去,但金蒲城始终没有陷落。直至汉章帝继位,才出兵战败匈奴。当援兵来到耿恭守城时,城中仅余26人。待随汉军回至玉门关时,仅剩了13人。

近于一比一百的劣势,几乎弹尽粮绝的困境,耿恭等人坚守孤城近一年时间,凭得是他们强悍的战斗力,更是他们对大汉王朝不移的信念。他们是孤军,但不是绝地,耿恭早前已派遣部下范羌到敦煌寻求援军。他们相信,朝廷一定会增援,范羌一定会回来。

已是大半年后的公元76年正月,七千援军赶到柳中城,大败匈奴军队,但围绕要不要救天山以北的耿恭,几位将领产生了严重分歧,柳中城距离耿恭部还有数百里路,中间横亘着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节,救援成本太大,而且耿恭被围困这么长时间,可能早已全军覆没……范羌坚决不同意,你们不去我去,他独自领兵两千翻越天山,再次击破匈奴,与耿恭胜利会师,战友相拥而泣。范羌终于没有辜负耿恭的期望。

“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东汉群臣围绕要不要派兵救援西域驻军时展开激烈辩论,司徒鲍昱如是说。将士远征,危难之际,咱们大汉不管他们了,对外是纵容了残暴的蛮夷,对内是伤了那些忠臣良将的心。现在要是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再卷土重来,谁还为大汉效命?

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的解读,耿恭忠义,万古流芳;范羌忠信,言出行随;大汉雄风,今世楷模……我的理解,作为一个团体,他们体现出来的是无比强大的信任力。上级相信下级,下级相信上级,战友相信战友。汉朝相信耿恭不会投降,无论如何都要救他们回家;耿恭相信朝廷不会对他们不管不顾,死守一口气不散;耿恭相信范羌一定会回来,范羌也坚决履行他的承诺,爬也要爬回去。

谷歌曾进行过一项名为“亚里士多德计划”的研究,探索成功团队所需具备的素质,研究发现,对团队建设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不是团队成员里有谁,而是取决于团队里成员之间是如何共同合作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心理安全感,一个人对冒险的感知以及他的队友对于将要承担这种风险的反应非常重要。在一个心理安全感高的团队中,团队成员敢于在队友面前冒险。伟大的团队形成靠的是充分信任。

士气从何而来?响必应之与同声

信任感是极为宝贵的心理认同,军队这种团体尤为需要。有信任才有团结,有信任才有凝聚力,有信任才有战斗力。平时团结友爱,合作无间,内部经得起磨练,对外一个声音;战时放心把后背交给战友,被围不担心没有救援,受伤时肯定会得到医治,阵亡了一定会抬下去,不让逝者风吹日晒,狼撕狗掳。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无论生死都要在一起,这是当初早已说好的约定。汉军有如此战斗力,这种坚定的信念信心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

世人都羡慕战友之间的感情真挚纯粹,这种感情的基础也在于彼此信任,做人做事简单,不会藏着掖着,不必费尽心思防备,彼此亲密无间、信任依靠。这样部队才会有士气,打仗越打越抱团。古代很多军队从一个地方招兵,一个村的编在一起,一个家族编在一起,也是这种考虑。

初上战阵的士兵在战争打响时,可能会情不自禁地惊叫一声,掉头逃跑,但当他看到亲密的伙伴倒下了,可能立马就红了眼睛扑上去撕杀。几仗下来,一个在家连鸡都不敢杀的人,可能对一个苦苦哀求的敌人伤兵无动于衷。一个再三教育别人不得虐待俘虏的连长、指导员,可能把子弹连同咒骂一齐射向举起双手的对手。战争改变人性,改变不了战友情。

如果,对上不相信自己的领导,对下不能放心自己的部属,对左右不能信任自己的友邻,队伍便是一群惊弓之鸟,平时绷得很紧,过得很累,战时一受挫便可能鸟兽散,绝不可能有什么士气和战斗力。

解放战争时,毛泽东守在偏僻的小山村,全国捷报雪片一样飞过去,蒋介石像救火队员全国到处飞,飞到哪里哪里损兵折将,失人失地。蒋介石原想让傅作义统一指挥东北决战,后来又变了,因为担心傅作义在华北曾有出色的表现,若再出个风头,尾大不掉,不好控制。孙立人不救184师,廖耀湘不救新5军,这已成为了国民党的保留节目,关里关外,屡演不衰。张灵甫在孟良崮最后时刻,哀求附近的5师师长李天霞,“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那是国民党的又一记丧钟。

对于一支队伍,信任信心、团结友爱,像须臾不可离的空气,是润物无声的血液,是凝聚士气的纽带,应当十分珍视,倍加珍惜。官兵不是无知的少年,不是绳系的风筝,他们迟早会接受血与火的洗礼,那时,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的领导和身边的兄弟,其他任何人都帮不上忙。有一天走向战场,身边的领导靠不靠得住,战友靠不靠得住,队伍靠不靠得住,谁人心里不清楚?

情谊珍贵,信任难得,但它并不会自动就生成。一起当过兵,就一定有战友情吗?当过一级领导,部属一定认你这人吗?在一个单位待了几年十几年,就一定会有感情吗?不一定。

士气从何而来?响必应之与同声

当上级总不放心下级,担心这做不好,那做不好,通知要求满天飞,三天两头来检查,动辄通报又处理,自己越俎代庖,还埋怨下级无能不作为时~

当各级越管越细,越抓越密,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把小事当成大事抓,把苗头当成事故抓,一点容错空间不留,官兵不堪重负,还指责基层不落实时~

当干部骨干把带兵视如坐火山,心惊胆战,坐立不安,时刻担心出情况受牵连,部属违纪自己受处理,时刻以警惕心态提防身边人,谋求补足经历赶紧逃离时~

当干部骨干对部属不打不骂也不爱,老士官不愿意当班长,战士离队欢天喜地,干部转业冷冷清清,车站送行都高高兴兴,连惜别的眼泪都挤不出来时~

什么宝贵的东西在流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担忧和警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