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家园哲思语言·翻译

解放前玉環教會史

2017-07-07  本文已影响106人  卓仁爱


引言

中國基督教(新教)教會歷史(下文簡稱教會史),應從1807年英國倫敦會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來華開始算,他是基督教(新教)福音傳入中國的第一人,[1]迄今已久有210年的歷史。這兩百多年,教會的歷史與中國的歷史形成了一種看似重疊,又有獨特的發展:重疊的部分是指教會歷史是隨著中國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獨特的部分則指,當中國社會歷史往下坡走的時候,教會的發展勢頭仍然昂首闊步。還有一點,教會的發展勢頭遠比中國社會發展的勢頭要快。

浙江基督教最早是從五口通商口岸的寧波開始,[2]最早把福音傳入浙江的是德國人郭實獵(Kard August Gvtzlaff,1803-1851)。1840s至1860s年代西方傳教士主要以醫療,教育和福音三個方面來推進基督教的事工。[3]接下來,從寧波逐漸把福音四射到浙江的各地,1860年福音傳到後來被稱為“中國耶路撒冷的溫州”。[4]溫州逐漸成為浙江基督教的領導態勢。而解放前的玉環教會可以說是溫州教會的一部分,可以說玉環教會是溫州教會的子教會。

本文是一篇有關玉環教會初期歷史的梳理,由於史料的匱乏,本人只有進行一些田野訪問,感謝兩會的同工將還沒有出版的材料提供給我。本文將其地理範圍限定在整個玉環縣的教會,而非個別教會。結構上,本文儘量做到溯本求源,選擇和玉環有關係的幾個宗派。從該宗派傳入中國和浙江的歷史入手,然後再梳理該宗派在玉環的發展史實,這樣來看玉環教會就不是空穴來風,無根之大廈。時間區域上本文主要是從教會傳入玉環開始到解放前,其中有一個宗派比較特殊,是解放後傳入的,下文會進行說明。盼望通過對早期教會歷史的探究,可以對當代的教會的發展和宣教有些作用。

一、早期玉環教會的簡介

玉環地處浙江省的東南沿海,它由幾個部分組成:北部是接連浙江台州溫嶺,南部是一個大島,與浙江溫州樂清隔海相望,此外還有一些小島嶼共同組成。從地圖上看,它是夾在溫州與台州之間,它的行政規劃解放前都是屬於溫州地區,但是解放以後,由於玉環的北部連著台州陸地,於是就將玉環劃歸在溫嶺縣城裡面,後來又將它劃分出來,獨立形成一個縣制,就歸台州市代管,這種複雜的結構,為玉環教會的多元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據長輩們的瞭解,[5]玉環教會的傳入史非常豐富,共有6個宗派:循道會(偕我會),內地會,自立會,聖公會,小群,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分別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方式傳入玉環。下麵就分別對這些宗派傳入玉環進行簡單的介紹。

二、循道會

1、循道會簡介:

循道會,又稱衛理公會,是由18世紀的衛斯理兄弟創建的,他們發現英國國家教會過於腐化,於是就創立了自己的宗派,其實一開始他們無意脫離英國國家教會,但隨著他們的發展,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多,影響力越來越大,於是就從國家教會裡分別開來。分開後,他們不停地拓展他們的教會,首先,他們分成英聯邦的衛理公會和美國的衛理公會。後來美國的衛理公會又分開,北部稱為美以美會(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美國南部稱為監理會(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鴉片戰爭以後,美以美會於1847年最先來華宣教,就人數上論,他們是當時最大的宗派,超過循道宗其他分支和其他宗派。遲一年監理會也差派傳教士來華。接下來循道宗其它分支也差人來華。具體請參考下表1。[6]

從這張表上,我們會發現,循道宗在對華宣教的事工上是非常積極的,他們最早以最快的速度進入中國,而且他們無論是從人數上,從宗派的協作上都超過了其他的宗派。我們不知道他們當初來華的目的是什麼,總之他們的到來對中國的福音、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貢獻。

2、循道宗傳入溫州

在眾多循道宗中,本文特別關注的是偕我會,後來福音傳入玉環的就是這支。偕我公會是屬於英國循道宗的分支,它差派第一位來華的是富牧師(Mr.Fuller)夫婦,他們於1864年10月抵達浙江寧波,這是他們的首站,富牧師主要是以行醫的方式來服務上帝。但由於身體的原因,他們很快就停了下來。後來差會派梅約翰牧師(Mr.Mara)夫婦來扶持富牧師。偕我會真正在寧波紮下根的是闞斐迪(F.Galpin)牧師,闞於1868年1月抵達寧波,他很有語言天賦,可以說寧波話,他也是寧波語聖經的主要修正者,另外闞牧師建立了一所學校。他在寧波服侍了近30年,直到1896年,才因身體的緣故退休返回英國教會。[7]

1875年,偕我會差士闞斐迪牧師來溫州視察,他看見已經有內地會已經在溫州開始宣教事工,便回寧波去。1878年差會又派李應克(又譯李華慶,Rev. R. Inkermann Exley)牧師前去溫州駐理,傳道,建立教會。[8]1881年蘇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奉差遣來溫州傳道,蘇慧廉學習溫州話,並且能用溫州話講道,這讓循道會在溫州有了非常多的發展。蘇牧師在溫州服侍期間中法戰爭爆發,中國民眾燒了教會,但很快又蓋起來。蘇牧師一邊行醫,一方面辦學校。借著辦教育,培養了很多同工。蘇師母還創辦了女子學校。蘇牧師在溫州工作了九年,溫州教會很早就主張經濟獨立。[9]繼蘇慧廉之後,差會派了十幾個人來溫州,從而偕我會在溫州站穩根基,同時他們也不忘記繼續外拓。溫州教區1905年的報告,具體看表2。[10]

從這張表上看,偕我會在溫州的發展是非常好,無論從傳道人上,從堂會的數量上,還是從教會事工上都有很大的成效。而且教會儘量地發展當地的傳道人同工,讓教會自立。教會的在培養傳道人的時候,也不忘記培養教會的領袖,這是非常有眼光的。教會在宣教策略上也非常豐富,他們既有學校,又有醫院。從教會的財政上,教會不僅可以自立,還可以捐款給別人,說明他們可以完全可以自立了。

3、循道宗傳入玉環

1883年蘇威廉,李華慶等人將福音從溫州傳入樂清虹橋,1885年奉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下文稱循道公會)差遣,派溫州教區城西堂牧師張林瑞(樂清人)來玉環宣教,將福音傳入橫床,[11]1893年,玉環已經成為該點的分會點。[12]這是有史以來玉環最早的福音傳入的記錄。

橫床地處海島,地方狹小,交通不便,離玉環本地十分的遠。1895年4月,循道公會決定再次派遣金則枝(樂清人)從溫州來玉環傳福音,[13]經過李金則枝的努力,循道會在玉環城關建立了第一間教堂,即循道會城關教會,從此福音在玉環上了高速公路,飛快地發展,通過玉環教會的佈道,福音又逐漸傳到玉環縣的其他地方。1896年4月成立玉環基督教會循道公會,是隸屬於中華基督教循道公會溫州教區,負責人金則枝。1898年夏正邦,周朋富來玉環佈道,成績頗豐,當場歸信的13人,慕道友有40多人。[14]短短三年,教會發展如此迅速,一方面和當時的傳道人認真負責分不開;另一個方面,當時的玉環地處漁村,人民非常單純,遇到困難,他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仰賴信仰給予的幫助,他們對於信仰也十分願意接受。第三,和溫州總會對玉環教會的扶持和幫助也是分不開的。第四,最重要就是有上帝的幫助和帶領。

4、玉環循道宗的發展

循道宗在玉環建立公會後,雖然幾經改變,但她像一個多產的母親迅速生出很多小的子嗣,分出很多的子教會來,玉環各地的福音發展也非常迅速。1897年分設鮮迭教會,1901年分設清港教會。玉環教會1903年改名聖道工會。1903年分設教場頭教會,後蛟教會。1920年玉環教會分設出大麥嶼教會。1925年分設出龍泉頭教會,1927年分設出小普竹教會,1934年玉環教會更名為循道公會,1938年分設唐垟教會。[15]40年玉環教會生了八個“小孩”,平均每八年就拓展一個教會。但這期間拓展最慢的是1903-1920年之間,這段期間發生了非基運動,福音有受到一點阻礙。但不管怎樣福音在不斷地擴張。

不僅玉環的總會有發展,分下去的子會也有自己的發展,他們也像玉環母會一樣,在短短的時間裡,他們也開始分出第三代子會來。1904年由清港教會分設芳杜教會,1911年清港教會分出烏根教會。1935年清港教會分設旺灣教會。1933年龍泉頭教會分設大普竹教會。1940年由烏根教會分設下嶴教會。1945年下嶴教會分設滿水塘教會。1949年大麥嶼教會分設陳嶴教會,這是玉環教會的第三代子教會。解放前循道宗在玉環總共建立17個堂會。[16]解放前,玉環的循道會是溫州循道會的十三個區之一。[17]八個子會,有五個會生出第三代教會,這樣的發展有神的同在。

我們從上文的資料中發現,玉環的循道宗雖然有自己地發展,而且這個發展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玉環的教會仍然十分地依賴於溫州的教會,無法完全的獨立,無論從牧養上,從資金上,從人才上,從情感上,都深深的依賴於溫州的教會,不僅是當時,就連現在也是如此。

二、內地會

1、內地會在中國

內地會的創始人是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1853年戴德生受中華傳道會差派來華,1854年3月他抵達上海。[18]1857年戴德生成為獨立的傳道人開始在寧波傳道。十年後建立了教會,他先設立醫療所,後又開設女工藝班,再開設男女寄宿學校。中國幅員廣闊,隨著時間的推移,宣教的工作慢慢到了瓶頸:宣教士在中國的人數逐漸減少,而且減少的趨勢不斷拉大;另外當時來華的外國宣教士也沒用一個整全的計畫將福音傳給中國。為瞭解決這個瓶頸,1865年6月25日,宣教士戴德生全心依靠上帝,熱愛中國,祈禱後決定成立“中國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從此他的工作就不一樣。他招募來的傳教士比其他宗派都多,甚至超過了天主教。而且內地會不是單單重複其他宗派已經在做的事情,而是有計劃地安排宣教士到中國那些沒有福音的地方進行傳教。為什麼那麼多宣教士要受內地會的差遣來中國呢?首先,這和戴德生個人的領導能力分不開;其二,基於戴德生為宣教士們制定的原則和政策,[19]他不僅解決宣教士傳道時的各種需要,也為他們退休後提供各樣的保障。宣教事工是一條犧牲的道路,是一條愛的道路,如果沒有為宣教士設身處地的著想,宣教士有時候也會軟弱的。第三,內地會很早在中國進行了自養。這份能力讓宣教士不要為資金去籌算,而是專心去為福音奔波。內地會在浙江時間長,進步快,人員多,以至於內地會在浙江遍地開花。截止到1905年,已經有29個總站,216個支站,406位華人助手,按立華人牧者11人。[20]內地會在中國的傳教史上是一座不可越過的大山。

2、內地會在溫州

1867年,內地會派宣教士道生(Meadows)和蔡文才(Jackson)來台州傳道,[21]但這跟玉環並沒有什麼關係。同年農曆7月,內地會派獨腿曹雅直(George Stott)從寧波出發來溫州宣教,受到很大的攻擊,但神祝福他,讓他的傳道事工在環境中仍然有聲有色地進行。他是在溫州拓荒傳教的第一人。[22]他在溫州站穩腳跟後,他派遣學生到周邊各個縣城去拓荒佈道。直到1874年,溫州已經獨立成為一宣教站,在接下來的幾十年福音逐漸向溫州下麵的各縣傳遞:樂清、永嘉、裡安、平陽都等縣市都建立聚會點。[23]直到解放前期溫州的內地會已經有百餘處教會(包括玉環)。[24]內地會在溫州的發展是巨大的,這樣巨大的發展給教會帶來非常多的財富。從溫州的內地會的發展,我們會發現一個事實:教會需要是需要一些願意為教會一起死的人,正如潘霍華說,基督召我們就是要我們去為他死。無疑,戴德生和曹雅直正是這樣的人,他們可以為了福音有死就死吧的決心,他們才能把福音在溫州這塊土地上破土開荒,以至於成為中國的耶路撒冷。

3、內地會在玉環

內地會從兩個方向傳入玉環,一支是1908年傳入楚門山裡,並以此為據點將福音傳入楚門、幹江、沙門、龍溪、漩門、塘岩和小普竹。當時沒有一個主要的工人駐紮在玉環負責內地會的事工,只是讓溫州教區的高建國牧師來玉環做巡迴牧養。[25]這說明內地會在玉環還不是非常地成熟,負責的同工還是不是很到位。

另一支相對而言比較晚,但比較系統,民國19年,即1931年,由溫嶺先傳入幹江鹽盤,後傳入桶嶺、楚門,民國29年,即1934年內地會在楚門建立了第一個禮拜堂,楚門南大街教堂。隨著教堂的建立,會眾的數目劇增,後擴展至蘆浦塘岩。50年代初期,美國女傳教士步之美和畢美麗在楚門講授《福音進階書》。[26]我們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總結內地會在玉環的特點:

a、內地會是最早到達溫州,但是它在玉環紮根卻不是最早的,循道宗比他早很多。

b、內地會的宣教成果比循道宗的效果要差很多,這個可能跟內地會不願意在別人的工廠上多花精力有關係。

c、從上述兩支傳入玉環的內地會看,我們可以明顯地發現,第二支比第一支要精細地多。第二支不僅建立教會,而且牧養也比第一支要到位。

d、內地會是所有在玉環的宗派中唯一有外國宣教士直接牧養的宗派,這對當地的同工訓練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聖公會

聖公會1845年傳入浙江寧波,1912年成立中華聖公會。它傳入玉環是兩條線:第一條線是1913年由玉環北部的溫嶺傳入玉環的芳杜,並在1916年建立西礁教堂(現在芳杜教堂)。[27]這一條線,他們在解放前都保持著聖公會的宗派背景。

另一條線是從溫州而來的,1915年聖公會信徒陳榮庭從溫州遷居坎門,將福音傳入玉環,後來發展成為裡黃、花岩礁、水孔口和三合潭等教会。[28]這一支後來加入了自立會的行列。

聖公會在玉環的發展是緩慢的,本人覺得有三個方面決定的:

1、聖公會注重禮儀,這對玉環本地的農村信徒不太能接受。

2、聖公會傳入的時間正是非基運動時期,大家對於英國的國家教會也抱有一種謹慎和觀望的態度。

3、循道會和內地會已經在玉環有很多年的發展,占了很多信徒的比重,玉環的地方有限,人口有限,所以聖公會會比較難。

四、自立會

福音從1840年進入中國之後,無論是西教士還是中國的會眾都希望中國的教會可以獨立,他們曾經也經歷多次嘗試,但由於經濟、人才的問題,都沒有辦法真正得到自立。1900年《辛醜合約》簽訂以後,俞國楨非常地憤慨,1906年他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中國耶穌會自立會,[29]這個不算是中國本土的第一個自立的教會,卻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自立教會。這個消息傳道溫州,平陽一帶,當地的教會紛紛響應,建立了第一批自立會教會。1910年俞國楨在上海閘北堂成立中國耶穌教自立會總會。[30]這個總會建立後,更大促進了中國教會的自立運動,自立會的勢力越來越大。

1925年五卅慘案爆發,雖然這個時候玉環的聖公會還是要靠外國差會資助的,但陳榮庭堅決擁護自立會的愛國號召。1925年8月,陳榮庭在裡嶴宣佈脫離西方教會體系,斷絕一切西方教會的聯繫,自己加入溫州中華基督教自立教會,施行自治,自養,自傳。[31]這是玉環第一個實現“三自”的教會,這次看似冒險的行動,卻開創了玉環教會自立運動的先河。從而陳榮庭從聖公會的背景易幟為自立會的背景。

1926年6月,陳榮庭為了節省資源決定與附近的教場頭、裡嶴、三合潭花岩礁四處教會進行聯合,組成玉環縣中華基督教自立會。[32]自己甘願義務傳道,當時有一個叫陳時東經濟給予資助,他的孩子也有繼承他傳道的恩典。[33]這是玉環教會最早的經濟自立的教會。1926年末,總會分設裡嶴自立分會,信徒169人。1933年三合潭、米桶坑、福山仰天湖、水孔口、漁嶴、古城、方岩頭、雙廟底等分會成立。1934年增設花岩礁分會,信徒43人。到1947年,總會人數達到190人,當時教會實在容不下那麼多人,於是決定籌資蓋教堂,由陳時東和柯和堆發起在教場頭建立了五間聖殿,教堂圖紙由陳時東女婿忘德成設計。[34]這是當時玉環最早的教堂設計圖紙,也是最早不在外國差會的幫忙下建起來的教堂,這在玉環教會的本色化運動中也是一個創舉。

五、地方教會

所謂地方教會就是基督教聚會處,也叫小群,是由倪柝聲1922年在福州創立的,[35]1924年倪柝聲將其發展成體系。上世紀70年代由溫州三星橋傳入玉環。[36]具體傳入的歷史不限,這是唯一一個在解放後傳入玉環的教會組織,由於社區的聚會的特殊性,目前玉環的小群人數還是小群,不是很多。

小群聚會形式比較有特點:

女的信徒都要戴帽,因此也叫戴帽會,或者蒙頭會。姊妹不能上臺。不守聖經沒有規定的各種教會節期。彼此之間沒有牧師,而是互稱弟兄姐妹。他們堅持每一個禮拜都要有聖餐。洗禮要求用浸禮。他們的聚會點設置也非常簡單。

六、基督複臨安息日會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於1831年創始於美國,1902年,安息日會派安德生(J.N.Anderson)夫婦來華宣教。[37]1916年安息日會中華總會的華東聯合會派曾路得、熊湘元以推銷《時兆月報》的形式將福音傳入溫州。[38]1919年成立複臨安息日會浙南區會,派傳教士韋更生擔任區長。1924年,安息日在溫州各縣都有分會,甚至連玉環也有聚會點。[39]安息日會雖然不是主流宗派,但是他們的傳教熱忱不輸主流的宗派,他們對中國的負擔也帶出很多的果效。

基督複臨安息日有三條線索傳入玉環:第一條1924年傳入楚門,聚會點設在楚門文昌閣(今人民路1號),解放初期間,在楚門北大街大檔店(今倉庫)聚會。第二條線是1929年由鄭氏姐弟從溫州來玉環行醫宣教,經過幾年的發展,1934年姐弟兩個分別在楚門、坎門設立聚會点。第三條線1935年由溫州傳入坎門,蓋了一座小教堂在胡沙頭村(現新村140號),稱為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坎門福音堂。[40]1937年老城頭(現古城)的李孫寶之母買一塊土地,重新建了教堂。這條線不僅宣教和牧養,還促進了當地的文化,教育,醫療等事工的發展。1945-1949年,福音堂開始辦學校,開設語文,算數,歷史等課程,培養了很多學生。解放前鄭玉蓮在坎門開“歐洲藥房”(西藥店)。[41]這是玉環早期教會史中為數不多的學校和醫療機構。

小結

49年以前的教會大部分來自溫州地區,有一小部分來自溫嶺,其影響力比較小。可以說玉環的教會是溫州教會的子教會,這種以溫州教會馬首是瞻的狀態現在也是有的。玉環教會雖然源自溫州的教會,但是玉環教會甚少有外國宣教士的影子,因而玉環教會的本色化也相對容易,但玉環教會向外拓展的能力比較弱。早期教會由於是多個宗派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方式傳進來的,因而在解放以前,教會宗派的成分還是比較濃重的,各個宗派間也是不來往的,但不管怎麼樣,這樣的儲備為玉環教會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很多的寶貴經驗和基礎。

同工對早期教會歷史的梳理,對我們當下的教會的提示是:

1、教會人才儲備是教會的最大儲備,沒有好的人才,教會很難拓展;2、宣教策略要豐富,教會不能單一地作一點事情,宣教應該從教會、醫院、學校、社會福利機構等多管齊下,溫州教會為何可以把福音發展下去,他們有豐富的宣教意識,而玉環教會為何不能走出去,因為我們的宣教意識和宣教策略沒有。3、教會的事工需要異象不能人云亦云。教會的發展要有從天而來的異象和使命。這個從一百多年的教會時代都有了,我們的教會更加要從這方面吸取教訓。4、教會的事工需要付出。教會是愛的團隊,它需要付出,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當我們付出了神會讓教會成長的。

教會的發展是跟社會環境有直接關係的。表面上環境會影響教會的發展,但是整體上,無論環境如何教會都會朝著上升的態勢發展。同工早期教會歷史的梳理,令本人收益匪淺,我祈求上帝可以祝福玉環的教會明天更好。


[1]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香港:基道出版社,1998),页51。

[2]1840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大门被强迫打开,我们在这中间受了很多的羞辱。1942年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

[3]赵天恩,庄婉芳著:《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史》,页x。

[4]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页52。

[5]许道林长老,目前是我们牧区的主要同工,年龄稍大,为主服侍多年。

[6]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87年),页423-424。两会给的资料说循道会传入中国的年份是1858年,苏慧廉到温州的年份是1880年,这是一个非常小的误差。

[7]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页461。

[8]Edited by D. MacGillvray: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1807-1907),Shanghai: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Mission Press, 1907,pp131.

[9]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页462。

[10]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页463。

[11]横床:是一个小岛,现今地方行政区域属于台州玉环,教会牧养还是归温州乐清负责。参考玉环县志编纂委员会:《玉环县志》(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3月),页638。两会给的资料福音传入玉环的是1883年,而玉环县志给的资料是1885年。本文采用县志的依据为准。

[12]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页60。

[13]玉环两会:《玉环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过去和现在》(2010),页1。

[14]玉环两会:《玉环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过去和现在》(2010),页1.

[15]陈强荣:《基督教六个教派在玉环的历史变革》(2010年6月),页1。

[16]玉环县志编纂委员会:《玉环县志》(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3月),页638。县志上总数17个,而两会统计的数目只有16个,是否有遗漏,手上资料有限,目前不可考。

[17]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页63。

[18]姚民权,罗伟虹著:《中国基督教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页91。

[19]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页470。

[20]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页488。

[21]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页53。

[22]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页53。

[23]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页56。

[24]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页58。

[25]陈强荣:《基督教六个教派在玉环的历史变革》(2010年6月),页2。

[26]玉环县志编纂委员会:《玉环县志》(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3月),页638。

[27]陈强荣:《基督教六个教派在玉环的历史变革》(2010年6月),页3。

[28]陈强荣:《基督教六个教派在玉环的历史变革》(2010年6月),页2-3。

[29]陈强荣:《基督教六个教派在玉环的历史变革》(2010年6月),页2-3。

[30]姚民权,罗伟虹著:《中国基督教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页174。

[31]玉环县志编纂委员会:《玉环县志》(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3月),页638。

[32]玉环文史资料,第五期。

[33]《陈共荣庭事略》(1946年,5月),中华基督教会温州总会的资料。

[34]陈强荣:《基督教六个教派在玉环的历史变革》(2010年6月),页2。

[35]姚民权,罗伟虹著:《中国基督教简史》,页192。

[36]陈强荣:《基督教六个教派在玉环的历史变革》(2010年6月),页3-4。

[37]姚民权,罗伟虹著:《中国基督教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页103。

[38]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页63。

[39]莫法有著:《温州基督教史》,页64。

[40]陈强荣:《基督教六个教派在玉环的历史变革》(2010年6月),页4-5。安息日会主张,教会应该按照旧约的传统,在周六(第七天)作礼拜。

[41]陈强荣:《基督教六个教派在玉环的历史变革》(2010年6月),页5-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