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糟八
怎样才算是生活?是不是人到中年才会体会到的东西 柴米油盐 一日三餐 淘洗煮烹 这样会不会消磨掉对生活的所有热情和欢喜 前三十年 吃惯了人间百味 后三十年该怎样去保持对生活的新鲜感(怎样去原谅自己的前半生)
转:英文中有一个单词,叫vulnerable,意思是容易受伤的、易于攻破的。
和weak不同,vulnerable带有一种不彻底性,描述了一种活着的状态——脆弱性。
这种脆弱不是多愁善感或体质虚弱,而是一种不稳定性:人活着,像藤蔓一般可以随时被诱惑,像一张网可以随时被捅穿撕裂。悠悠晃晃敞立于荒原之中,随时随地都能攻破。
读书时,很少有脆弱感,因为总有一种稳定体制在托着我——不用交房租,不用担心明天该干吗,不用焦虑父母老了怎么办,不用纠结未来活成啥样。
毕业时,我拿着打工存的钱在市中心租了一间大主卧,房租占到了工资一半以上。自在地享受着偌大的居住空间,下班后还能买买菜做做饭煮煮咖啡啥的。这样的日子过了大半年,房租到期了,钱没存下来,找家人要钱时才发现自己的能力原来支付不起想要的生活。
自我与现实之间的那条沟一旦显露出来,脆弱就来了。
那时候,我已经感知到生活正在驶入一种灰暗的稳定性——每个月5000多的工资,朝九晚五上下班,省钱交房租,没几个亲朋好友……就像一辆汽车正开进一片荒漠——大部分人所谓的“正轨”。
然而这一切,都未曾经过自己的允许,我还没开始努力呢。
是的,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生活也会好转。但只是以它自己的节奏、以处于你利益上游的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脆弱的核心,是人终于意识到了自己活着的被动性。
很想把住方向盘,又不知方向盘在哪里,也没有资源去自造方向盘。这种内外对立的感受在大城市非常明显。一方面,沦为生活手里的一颗棋,眼巴巴等待环境给你什么,这是遥遥无期的;另一方面,你花费巨大成本在这里活着,想必一定是为了获得什么。这个目的意识一直威胁你:所剩时间不多了。所以你渐渐会有一种感知:要翻身,一定得做自己擅长、热爱、戳中命门的事情。不然就会陷入被动的伦常,只能被推着走,很苦。
在中小城市,很可能是早早进入结婚生子的伦常;在大城市就是没钱没物质没生活地无望漂着,任由巨大的经济机器耗损殆尽。
人活着的力量,只来自于内驱性。你只有发自内心地去认同一个事情,才不觉得苦,才不“隔”,才能无畏投入,才有可能爬到上游去主宰生活。
人一辈子都在和脆弱斗争,就像举着火把驱赶暗夜,火一旦熄灭,脆弱就见缝插针般涌来。但我们不是一开始都能找到那个火把,尤其是女人。
有人说,女人要改变命运,最简单的路:嫁人。像许多人说的“女人本就没有爱情,谁对她好,她就跟谁走了”“如果你想追一个女神,一直对她好,就有可能得到她”。
这些说法都有一种意思:女人的爱情本来就跟生存是一体的。不像男人,事业和爱情是两种截然独立的力量。身边很多朋友在最艰难的时刻火速进入了婚姻,但我不会将她们看作逃兵,因为任何一种生存抉择都不是简单粗暴就能评价的。
尤其是那些独居在大城市的女人,被甩失恋、贫穷拘谨、工作挫败,怎么用力也打不开生活,那种深深的渺小和无能感——多么希望能多一个肩膀,多一个伙伴,两个人过怎么都好过一个人扛。
爱情最初的梦想,在难熬的日子里也难免化成龌龊的觊觎——每出现一个男人,你都忍不住想他是否就是那个能为你生活带来改变的人,恨不得有一个现成的角色在那里(妻子、母亲)等着你去“成为”,从而爬出这窄小灰暗的洞穴。这些我都能理解。
身边朋友来来往往,一起来到这座城市的女孩最后都回了老家或找到了依靠,在合适的年纪里歇息了下来。剩下我,就这么一个人走了过来,到现在。
曾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人不愿意改变自己,大多两种情况:要么是吃的苦还不够多,要么是太爱自己。
如果问我,那现在呢?还会脆弱吗?当然,vulnerable的时刻一辈子都会有,但至少不会被风吹得四散了。因为总算找到了一些自己擅长并喜欢的事。就像孩童学自行车,走过一段歪歪扭扭,才渐渐找准重心,摸到些幽微的操控感。这就是巨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