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對孩子的影響,比原生家庭還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3561141/9061ce377dcb9fc0.png)
作者:番薯妈
社會環境氛圍,對孩子精神健康的穩健發展,影響力比原生家庭狀況所提供的來的大
這個月我給自己告假,拋夫棄子回台灣兩週半,一趟我第一次勇敢放手離開三個孩子身邊超過三天的旅行。前一週有紅利女兒同行,雖然帶著第一次來到台灣的她,認識我的親戚朋友及造訪家鄉景色,淡化了許多對瑞典家的牽繫,但是在高雄家夜裡,十歲女兒傳來一句道晚安的訊息,都難免讓我揪心思念,思緒更不免想著,這媽媽單飛舉動,是否對孩子們造成何等程度的正負面影響?
我必須告解,少了先生和孩子們在台灣過節,歡樂的程度其實打了不少的折扣,縱使個人行動力因此可以達到超高效率,但是為人父母都了解的那甜蜜的負荷,是時時刻刻都左右著我們下一秒鐘要做的決定,和下一刻鐘的喜怒哀樂的;唯有這樣刻意切割,假單身的自由在恣意地與親友約會聊天、欣賞家鄉的好山好水,和專心挑選採購的商家裡,完全散發出人之所以為獨立個體的真滋味。
然而,外子的姊夫曾經分享的一段傷心往事,就是在他約莫八、九歲的年紀時,他的父親因工作派駐外地,母親則純粹因為一己所好,為了親身探究羅馬城歷史文物的風采,包袱款款後一飛就兩三個月,讓他和大他兩歲的姐姐與阿姨同住,由阿姨照管他們一整個夏天。姊夫現年已近古來稀,但是一談起羅馬或是這段往事,依然不禁淚滿盈眶。他說那個夏天的記憶並不特別好或壞,但是童年被父母近似遺棄的感受,是一生難以修復的創傷。
家和萬事興,一旦家中不和,台灣的風俗民情可能是找親朋好友吐吐苦水,甚至進一步直接介入居中協調處理。在瑞典當然也有三姑六婆式的作法,但是真要解決家務事,瑞典人多傾向花鐘點費看心理醫師之外,也還有公家專業機構可洽詢諮商協調。
看重心理諮商的瑞典社會
瑞典全國各行政區均提供家庭關係諮商所,如同律師或會計師行業,這公家諮商所也有保密當事人個案的權責。以哈姆斯達市為例,每次約談時間為時一到一個半小時,約談費每次定價150克朗,但是有管道可申請免費約談,如果瑞典語非母語有溝通困難,該諮商機構還提供翻譯員服務。需求約談內容廣泛,大至夫妻有外遇要分居,小至家庭成員間無法進行日常對話,都可以去電約談接受諮商。
《禮記》的《大學》篇,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然而人世間有多少生命,是得幸在一個「心正」的雙親「家」中孕育成長的呢?
瑞典律麗鷗科技大學在2009年發表的一篇學術研究,論文主題是《身為雙親患有精神病症的孩童》,研究動機來自於針對童年時期曾經遭逢身心創傷,但是後天依舊健全茁壯成長的個案加以追蹤探討。研究中透過情緒抗壓力,以及社會氛圍等因素,探討這些所謂的「蒲公英兒童」(指那些不論環境好壞,還是能夠成長、茁壯的兒童)成長過程中,在不可抗力的原生家庭缺陷環境因素下,是什麼因素足以茁壯其健全性格的養成與發展。
研究結果顯示,一個健全的社交環境聯結所能提供的群體意識氛圍,其影響力對於兒童的身心健全發展遠大於原生家庭提供的環境因素。
總之,現代父母可以不用像孟母三遷一般的窮著急,除了盡力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陪伴之外,關心孩子生活周遭的人事更不容忽視。
而且我們必須體認,孩子們同時也受教於出現在他們生命中的人們,而我們也同時影響著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孩童,而且影響力不小。所以愛屋及烏傳播愛,非實踐不可,因為一切都只會迴轉回來讓我們自己的孩子受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