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游戏】从历史和未来看中日关系
《大国游戏》写于2008年7.16-23日
谈到中日关系, 必须从一个世界性的大局去看问题。 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和技术大国, 有利于打破世界的经济和技术由欧美垄断的局面, 对中国是一个有益的因素。 但日本作为政治和军事上的美国殖民地, 则对中国有害。 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 日本可以扮演很重要的一个角色, 如果日本采取亲华政策, 则对中国崛起是一个助力, 反之, 如果日本采取仇华政策,则对中国崛起是一个阻力。 当中国的发展迫使世界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转移到东亚, 日本文化,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 会帮助中华文明, 在同西方文明争夺形象力上起良好作用。站在日本本身的角度看, 在这个世界性的大变革中, 如何有效的保障自己的国家利益,在中美两大超强中平衡关系, 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 日本希望加入联合国安理会, 成为一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 为其国家正常化迈出重要一步。 但问题是, 如果日本的立场完全亲美, 中国就肯定会否决这个提议。 而如果日本的立场亲中, 美国又不会让其入局。
所以对日本当政者而言, 一个最好的选择是, 目前尽力发展和中国的经贸关系, 在给予中国技术和投资上支持的同时,也享受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但是在军事和安全层面上,则继续依靠日美安保条约, 对中国军力的增长持提防的心态。 等待过一阵时间, 在安全得到保障之后, 就必须加快和中国的军事交流和合作, 使中日和平可以有一个更坚实的基础。 而当中日合作深化到日本真正成为中国的合作伙伴,日本对中国增长的军事实力不再恐惧的时候, 日本就可以取消日美安保条约, 把美军从东北亚赶出去。所以中国在对日政策上, 必须着重三点。 一是经济上更紧密的合作, 二是军事上加深交流和互信, 三是政治上定期的高层互访。 至于在民间情绪上, 中国人可能还需要一些时日,才可以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来, 开始真正的感受到作为大国国民的自豪。 对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的行为, 不需要有过激的反应。 这一点, 中国人需要像美国学习, 美国人对日本教科书上对珍珠港的处理, 完全不予理会。 对美国人而言, 实力决定一切, 如果你日本人觉得可以向美国叫板的话, 顶多我再扔几颗原子弹而已。对日本而言, 过去以有限的人口和资源, 与大国抗衡, 靠得是全民族狂热的团结和牺牲精神, 但是在核武器出现之后, 这一套就完全无用。 在当今的世界上, 恐怕只有中国、 美国和俄罗斯具有足够辽阔的国土, 可以经受住一场核战争。 像日本、 英国等之类岛国, 则根本没有胜算, 一次核战争之后整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再存在, 所以没有资格和别人再找架打, 只能靠维持足够的阻吓能力来增加敌人的成本。 再加上战后日本在美国的统治下, 人民享受到了非战的好处, 军国主义想在日本复活是难于上青天。除了在国际上如何伺候两强让人头痛以外,日本面对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人口老化和人口减少。 由于东方人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日本是一个长寿社会。 在加上发达国家养育孩子费用昂贵, 人们普遍不愿生孩子。 另外在现代社会, 如果男女较为平等, 如北欧和北美, 因为丈夫比较愿意帮忙做家务, 妻子会比较愿意生孩子。 而如果歧视女性比较严重, 如日本和意大利, 女人通常不会愿意生孩子来增加自己的负担。 在这种人力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 一个国家通常不会好战, 而希望有一种安宁的生活。
七十
根据人口学研究, 当一个社会平均年龄低, 每个家庭的生育率在 3-5 胎时, 因为年轻人多, 社会结构不稳定, 国家通常比较好战, 每个家庭也比较容易接受家里有一两个孩子为国捐躯。 相反, 对日本和中国而言, 其低生育率导致的社会结构都会使得人民越来越希望和平。日本的人口减少使其不能承受大的战争带来的人口损害, 而其补充劳动力, 输入海外移民的首选, 又是来自中国上海等地的留学生。 在这种情势下, 如果有人还在宣传日本威胁论和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 大概没有多少事实基础。而中国因为计划生育带来的独生子女问题, 也不会轻易和别人动刀动枪, 本来能够不用战争解决的问题不要用人命去换,从来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如写孙子兵法的孙武大力提倡的。 战争只能作为最后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往往代价巨大所得甚微, 正如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 到现在还是损失惨重, 看不出结束的一天。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占据世界经济第一的位置, 不是靠战争得来的, 而日本今天的经济强国地位也不是靠战争获得。 所以中国和日本之间, 完全有能力避免一场对大家都没有好处的战争。 中日间的任何冲突, 都会损害双方的利益, 而推迟世界中心向亚洲区的转移。 任何中日摩擦和对抗, 直接得益者都会是美国和欧洲,因此每当中日关系有所发展的话, 你就会听到不少撩是斗非的声音, 攻击中国政府。 而这些声音中不少来自海外, 你必须知道他们的资金来源于何处, 才可以对他们的意图进行分析。通常很多海外的反中国政府势力, 在美国和欧洲的财政支持下, 会进行针对中国政府的舆论和行动。 当这些行动和舆论产生危害时, 中国政府不得不对美国和欧洲做出妥协, 在关键利益如中东和北非上作出让步, 而这些西方的帮手, 又会转过头来指责中国政府出卖国家的利益, 让中国政府两头不是人。08 年的中日东海协议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中国在历史上, 处理这个问题的一个最大的失误, 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没有要求归还琉球的主权。 当年琉球被日本强占后, 被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后重新划定世界边界时仲裁给了日本,而清政府或北洋政府都从来没有承认。 二战结束前, 罗斯福总统曾两次向蒋介石提出归还琉球主权, 都被婉拒。 当然, 以那时国民政府的施政水平, 连台湾人民都要被逼出来个228, 所以就算琉球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深恶痛绝选择回归中国, 国民政府也不一定有能力管好。 如果琉球主权没有归属日本, 那么日本不光在东海, 连在钓鱼台上都没有资格和中国谈判。 但将琉球主权收回在今天已经是完全不现实的了, 但如果这个争议一天不解决, 中国, 至少在民间, 就应该以某种形式支持琉球独立作为一个反制方式, 作为压日本谈判的基础。中国政府当前的策略是极其有远见的。 在坚持中国的主权底线下, 对日本进行一点让利的甜头。 其实对一个大国而言, 不论是有利于大陆架国家的国际关于大陆架的条款, 还是有利于海洋国家的关于专属经济区的条款,你都不能让西方控制的所谓国际法庭来决定你的主权。 中国完全不能指望西方的法庭能以不对中国怀有偏见的心态来进行仲裁。 这样的主权纠纷只能由纠纷国的实力来决定。 而中国目前在面临日美军事联盟尚存, 直接对抗并不占优势的今天, 当然应该选择将主权纠纷留到后代, 等中国的实力强大之后, 再去解决问题。
七十三
在搁置主权争议后, 对该争议地区进行共同开发, 是唯一的可行方案。 如果中国和日本在这方面不能有个双方都满意的协议, 那么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比如, 假设中国强行在春晓等油气田进行开采, 则由于春晓本身位置并不在争议范围之内, 日本除了抗议(以春晓油气田会从争议地区吸收油气为理由) 之外只能做些象征性的举动, 比如让得到授权的日本石油公司在争议水域里勘探等。 虽然中日不会因为相互这些姿态性的挑衅动作, 包括可能的舰队或军机的短暂对峙, 来一场真正的军事冲突, 但是东海局势和中日关系, 就必然会呈现紧张关系。在这种形势下, 中国在东南亚的布局就可能受到不良影响。 本来, 目前控制南沙群岛的几个东南亚小国和中国之间已经达成了共同开发、 和平解决的协议, 这些小国也根本没有兴趣去挑战中国在南沙群岛的地缘战略利益, 甚至视中国军力的存在为他们的保护力量。 但一旦中国和日本为东海争议海域上剑拔弩张, 这些国家对中国许下的承诺就会有所怀疑, 从而为美国军力介入南沙群岛问题提供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使美国可以高姿态的重新驻军这些国家。因此如果不能达成共同开发协议,这串可能的连锁反应基本使中国无法在这些海域进行开发。 今天能源对中国的发展如此重要, 而国际油气价格又持续高企, 中国守着这大量油气储备却无法开发, 岂非浪费? 换一步说, 由于能源价格高企,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加大对各类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资上, 不排除在今后的数年内在这个领域有重大突破。 如果等到未来去解决争议, 可能那时的油气资源已经不再那么值钱。 正如西方俗语里一句话, 一鸟在手, 胜过二鸟在树。其实对于中国今天的发展, 寻找稳定和多元的资源固然很重要, 但是如何尽快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最迫切的事情。 减缓能源需求和供应之间的不平衡压力, 改善现在的环境污染,这些问题都急切需要解决。 中国在这方面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至少有二十年之多, 能源利用效率要差于美国2.5 倍, 欧盟的 5 倍, 和日本的 9 倍。 中国的落后低效率不光存在于对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上, 还存在于提炼和加工方面甚至终端消费上。 当年中海油出高价并购尤尼科, 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获得先进的开发和提炼技术。 但由于美国其他石油公司担心中国会打破他们的技术垄断, 从而增强在世界上开发油田领域的竞争力, 通过其控制的美国政府令收购计划失败。 如果中国能够通过东海开发和日本公司合作, 就会绕过这个阻碍,有助于中国获得这些先进科技。日本与中国正好相反, 在节能上位于世界前列。 日本人创造1美元的GDP 只是美国人的37%, 是名至实归的世界第一。 除了其完整详细的法律和全民族的节能和环保意识, 日本在如何有效的综合使用能源上, 确实有令人佩服的一套。 笔者在数年前就建议中国应该以东海合作上的让步来换取日本在高能效技术上无偿或低价转让。这样不光可以为中日两国人民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 而且光是中国节省出的能源, 恐怕已经不亚于开采出来分给日本的分额。 而从中带来的合作的好处, 又是多方面的。
七十四
如果日本无法分享东海的能源, 那么在当前的局势下, 日本只好在美国控制的伊拉克油田(是否可以顺利增产达到设定目标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等着买入经过美国大石油公司和华尔街大投资行拼命吹泡的高价石油, 或者就是利用日本庞大的外汇储备, 加入非洲的油气资源争夺战。 目前欧美仍然占非洲石油出口的57%, 为最大市场。 中国占非洲石油出口 14%的份额, 已经引起了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口诛笔伐, 试图利用苏丹达尔富尔和抵制奥运会来逼迫中国吐出来。而且目前中国尚无其他亚洲竞争对手——印度是作为合作方跟在中国大佬的背后一起合作, 比如在苏丹的大尼罗河石油公司里, 印度的股份就有25%, 这样的合作就为中国减少了因为竞争而推高的成本。 如果日本再加进来抢油, 而且也学中国抬出“投资无附加条件” 的招牌菜, 肯定会推高中国在非洲开发石油的成本。反之, 如果日本能和中国合作, 以其自身技术能力, 以及方便从西方拿取技术的身份,配合上中国在国际政治和外交上的大佬身份, 由中国的石油公司带着日本老弟一起玩, 就可以使日本的海外能源来源多样化, 还能够参与到美国和欧洲都够不到的地方去开采石油。 一旦日本的能源来源不必完全依赖于美国,日本就会比较愿意对美国的全球政策上摆出一幅不太热心的“保留态度”。 又由于日本的能源来源更多和中国扯在一起, 自然会比较容易赞同中国对全球事务的看法。 而当日本不得不服从于美国的诏令而参与对某些国家制裁的时候,就可以在中国成立由日资公司控股的影子公司, 或者同中国公司合股组成中国法人公司, 绕过美国的制裁限制继续到这些国家做生意。中国在与日本达成东海合作协议后, 除了引来美国和欧盟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疑虑以外, 俄罗斯恐怕也会发表一些怨言, 因为中日合作使其在西伯利亚油气资源奇货可居从中渔利的谈判姿态必须放软, 但俄罗斯也不得不服。 而在中日合作基础上, 美国在与中国能源技术的合作和转让问题上, 也同样要降低价码, 以免让日本独占中国市场。 如果中国能够有效的利用日本和美国的技术, 并在其上进行改进, 在清洁煤、 液化煤、 二氧化碳地下储藏和人工光合作用等方面有所作为的话, 就可以大大减低中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 从而降低中国由于争夺资源而和美国和欧洲造成冲突。 本来, 由于中国是这几年来唯一一个持续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国家, 中国对原材料和各种金属的需求量极大, 但因为还没有抢进西方列强的饭碗, 因此在原材金属领域西方还是比较容忍。 但在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上, 由于西方经济极度依赖油气, 中国的小小动作, 就会造成满堂喊打喊杀。事实上美国的节能高技术与日本相差不是太远, 但由于美国政府, 尤其是外交和国防领域, 被石油公司操控, 任何国内的节能计划通常会被政府反对而胎死腹中。 现在美国一天要消耗2000 万桶原油, 其中 1100 万需要进口, 这个消耗量的 69%是用于包括开车之类的运输, 只有大约4%用于发电。 所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要改变美国人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的首选, 在于如何改变当前的交通技术和生活方式, 而不是如何利用太阳能发电。 其实在七十年代, 美国已经有很成熟的电动车技术, 可是由于政府的阻扰, 这个技术完全没有得到发展,即使在今天油价不断攀高的情况下, 也只是电油两用车初成规模。 相反, 倒是那又斩杀美国纳税人又忽悠环保义士, 享有发展中国家“粮价杀手” 美称的生物乙醇燃料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