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
我是一个远嫁的女儿,二十五年了,与夫家的嫂子一直关系不温不火的,我们都是不善于表达的人。嫂子
娘家和夫家就隔着两堵墙,在我这个远嫁女儿对亲人父母的思念下,只觉得嫂子离娘家那么近真好,可当中会发生的一些矛盾和摩擦,可能是我不能体会到的,只有在邻里间偶尔的闲谈中会感受到。
第一次接触嫂子是在电话里,那是二十五年前,隔着几千里的距离通过电话有了连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能感觉到嫂子是个宽厚、温良、得体的女子。
老话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嫂子真是诠释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对于我一个孤身远嫁的女子来说。踏进夫家的第一身衣服,是嫂子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与我沟通带我去买的。婚后嫂子与我们不住在一起,有自己的小家。鉴于生活习性的不同和熟悉程度不深,头几年来往不多。只是在逢年过节时,嫂子一家三口会回来和我们一起与老人共度。
我是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也不善于言辞,只是把别人对自己的好深记在心里。我出校门就跨进了夫家,进入了社会生活,可是我对人情世故,人情关系一点都不知道该怎处理,只是秉着与人为善的原则对待身边的人,不善经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十五年了,到今天与嫂子没有红过脸,相敬如宾,在相处的过程里嫂子做的比我要多得多和好的多,我只是一个不生事端、不危害的角色。我决定离开家外出打工的那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在嫂子那里吃过午饭,然后带着我去裁缝店给我做了一身蓝白小格子的短袖衬衫,想来是表达一份深沉的情义的,可我们都不善言辞,没有多余的话,而我只是把感谢的话紧紧的埋在了心里。
公婆去世,一切都是哥嫂张罗操办,我和先生只是照做如客人,心里深感歉意。公婆留下的财物,我分文不取,皆由哥嫂处置,房后的树木变卖等,也是交友哥嫂做主,我没任何异议。因为我相信,哥嫂不是虚伪贪财之人,对外上如此,对内自不必说。妯娌25年了,从未发生过争吵,嫂子做着一家之长的表率,公婆离世后,每次我们回家都住在嫂子家,嫂子早早准备好床铺被褥,一日三餐精心烹饪,水果点心一样不落。2010年需要回家手术,我们连夜回家,哥嫂子接到电话,一切已安排妥当,第二天一早住进医院立刻手术。
嫂子身材高挑挺拔,办事干净利落,虽然识字很少,但处处显示出为人处事的智慧。大哥是退伍军人,在乡村里一直有所小职务,为人处事,深得人心,受人尊重。2005年从镇上回到乡里任主任,共17年直到退休。
都是稳重求实重情义之人,兄弟分家不分心,女人的作用太重要了。每当我对嫂子由衷感谢时,嫂子总说,人就一辈子,做兄弟姐妹也就这一世,一家人,不说客气话。嫂子一个女儿,我一个儿子,小叔子智障一个人。公公有个弟弟,青年当兵离家后,安家远在西安,难得回来。嫂子和我都清楚这个家人丁单薄,更要团结和睦。是啊,多少缘分,才能遇见彼此成为一家人,当如实相亲相爱这一世。
离家17年了,老屋破旧,去年由哥嫂找人把老屋修葺一新,花去多少钱,哥嫂不提,我说该多少就多少,力我没出到,钱总不能少了。嫂子说,现在不急,等你们以后啥时候回来住再说。
今天,儿子因为要考试,酒店隔离一周后还需要回家隔离一周,我想着又要麻烦哥嫂了,于是想给嫂子打个电话,才发觉我竟然没有她的电话!愧疚中,给嫂子的姐姐通了电话(和嫂子的姐姐同在外打工,相处更多),要来了嫂子电话,拨通电话,边向嫂子道歉,一是自责对人情冷暖不知维护,二是为孩子带去的打扰,一日三餐又得靠嫂子照顾。三是感谢她为保留老屋所付出的辛劳。嫂子一再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并一再强调,这是家,啥时候想回都可以回来,不要有别的不应该的想法。孩子是家里的孩子,没有打扰不打扰的说法。
我们一年就见1-2次面,无事连电话都不联系。有时会觉得亲情淡漠,可一通话,一见面,那份如兰似莲的亲情依旧历久弥香。
感恩上天给我这个远嫁他乡的女子,在异乡遇到一份相处不累的情谊。衷心祝福嫂子安康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