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33 《不用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就是一个经常在乎别人想法的人。每说一句话,我都会思前想后,怕别人误会,怕带来不好的后果。结果把自己弄得很累,然而结果也没有多大的不同。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捆绑住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工作搞砸了,被老板在会上不点名说了两句,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一整天都不敢抬头,总觉得同事在背后议论自己。
做演讲,哪怕已经做足了准备,也会紧张到不行。总担心自己的仪态是不是不对,发言是不是有瑕疵,表现是不是不够好。
谈客户,打开微信,看着对方的头像,半天不敢说话。总担心自己发挥不好,应对不当,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
如果是的话,不要紧。
因为我曾经也是这样的。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否意识到,其实都在做着印象管理。
没有人不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区别只在于,有些人比较敏感,有些人比较迟钝。
但过于敏感,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往往就会带来压力。
问题是什么呢?
很多时候,这些压力,其实是内生的,而非外界施加的。
以第一个场景为例,让我们来还原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被老板批评了 (1)
→ 大家都知道这项工作是我负责的 (2)
→ 这么简单都搞砸了,显得很无能 (3)
→ 会不会被他们看不起? (4)
→ 我还是不要见他们了 (5)
在这个场景中,(1)是外界的事件,(5)是我们采取的行为,(2)到(4),是我们的内心活动。
你也许意识不到,但当你从被不点名批评,到感到羞愧,这短短一两秒钟之内,脑子里就已经迅速地过完了这一连串推理。
可以看到,(5)要成立,前提条件是,(2)到(4)都成立。
但现实中,它们一定成立吗?其实不一定。
更大的可能是,大家都很忙,听到老板的批评,也就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人在意这工作是谁做的,做得好不好,为什么出问题 —— 反正又不关他们的事。
同样,在第三个场景中,客户通常都很忙。你的用词是否专业得体、语气是否适当,客户未必会注意。就算注意到了,难道人家会闲到跟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过不去吗?
这就是所谓当局者迷 —— 当我们处于其中时,我们很难跳出来,冷静地纵观全局。而是会不自觉地陷入各种担忧之中。
我想说什么呢?
大多数的烦恼,其实都是自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