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文化街
丁酉正月,第二次去感受天津过年的气氛。记得第一次去天津过年,几个好友喝的昏天黑地,连手包都喝丢了,包内证件、现金等物一应俱全。次日早去店里找,店家主动就还了。还直说,昨晚发现你们包遗忘在椅子上,喊你们都没听见。天津人真好,真是完璧归赵。过年到天津绝对的放心,头脑里首先想到的是去古文化街,肯定人多热闹,节日气氛浓厚。
古文化街,我曾去过三次,都不是过大年时去的。自己买过泥人张的兔爷、杨柳青的年画、万寿无疆的牙签筒、鸡翅木的捶身木槌、铁艺的书签、绸缎的扇子等等。天津十八街的大麻花、狗不理包子、津酒、江山烟是每次必带回送友的。 而这次我在文化街什么也没买,只是随着人流,沿街足足转了一个来回。不买,感受一下过节的气氛也好!
刚到街前,满街筒子的人。男女老少,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年轻的搀扶着长者,小孩子骑到了父亲的脖子上,孩子们头上戴好的是美猴王的紫金冠,翎子摇曳,金光闪闪,显得格外醒目。人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置身其中,热闹非凡,人气极高,只能顺着人流慢行最好。人群自然分成两队,南来北往,各不影响,虽是人满为患,但也乱中有序。固定的商铺前,都摆出了一些小物件,不值几个钱,真正的好东西都在店内。在一个卖鼻烟壶的摊位面前,大的,小的,老的,新的都有。鼻烟壶的内壁画精美绝伦,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寓意讲究,我不由驻足欣赏。一个操津腔的本地人正在挑选,看来和我的爱好相投。我在他身后,等着他砍价,心想如果看价钱合适,要淘一个宝贝回去。不承想,这人与老板说,这日子口,没法买。老板递给他一张名片,改天再来。这一下,我的购物欲望被打消的一干二净。整整的一条街,只是默默的随人流,看看而已。
紫砂、瓷器、金石、玉器、字画、印章都是我喜欢的,要买就得坐下来,和老板好好聊聊,由低价位到高价位逐个赏玩,遇上好的,称心的,价位合适的,就可淘一件。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吗。今天天色已晚,又赶上这日子口,只能走马观花了。
文化街除固定商户之外,最可看的,要数艺人手工制作各种特色小吃,技艺老道,现买现做,还可以让游客自己动手体会。最难躲的,可谓是一会儿闻到香,一会儿闻到臭。铜制的大茶壶嘴冒着热气,冲一杯茶汤,尝上一口,热乎乎,甜滋滋的,这才是过年的味道。吹糖人的、卖棉花糖的、各种口味软糖糕的、煎饼果子、油炸臭豆腐、羊肉串,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汇集了天南地北的小吃。如有兴趣和时间,不妨去看一场皮影戏,传统文化气息浓厚。一看便知主办方招商的范围之广,精心设计,用心良苦。最辛苦的要说是,站在繁华十字路口执勤的武警战士和人群中巡逻的民警,制服严整,英姿飒爽;双目圆睁,时刻警惕;编队有序,巡视有力。在人群中很是扎眼。
古文化街大红的灯笼高高挂, 透着大年的喜气;金边的幌子打出来,彰显店家的老气;艺人的精湛手艺,代代相传;游人的张张笑脸,满满幸福。家家户户贴上招财进宝等字样的红色竖联,不只是店家贴,沿街居民楼宇的窗子上,还有私家车的后玻璃窗上也都少不了它。后一打听才知道叫吊钱。天津人春节可以不贴春联,但必贴吊钱,这一点与其他城市贴春联的习俗截然不同。吊钱者,掉钱也。吊钱是剪纸艺术的一种,早期是剪子剪制而成,后来随着需求量的增大,改为套版刀刻。吊钱的形状是纵向较长的长方形,下部一般都是吉祥如意的字样和图案,主题周围围绕精致的连环或交叉图案。吊钱除了样子讨巧外,名字也颇是吉利,听着像是掉钱,给人们新年发大财的喜感。此外,贴吊钱时也有讲究,不是将吊钱的整个画面都粘到玻璃上,而是只贴吊钱的最上端,这样吊钱的其余部分则可随风飞舞,不仅好看,等到朔风猛烈时,吊钱则会被大风吹落。这时,吊钱就完成了它新年里的使命,成了真正的掉钱啦。
这一次来天津过大年,重游文化街,没敢动一口酒,头脑时刻保持清醒。清醒着好,更能体会到异地城市的年味儿了。朋友们,逢年去天津,别忘了买吊钱呀!
2017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