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孙子兵法《谋攻篇》1
2019-01-18 本文已影响3人
neo_7号
回顾前两篇:孙子兵法提供了一个决策框架:比较“五事七情”评估胜算。同时提出了几个作战原则:1、势者,因利而制权;兵者,诡道也。2、兵贵胜,不贵久。
那么《谋攻篇》的核心是什么呢?
通过《作战篇》我们可以体会到,战争的非常昂贵的,越是旷日持久成本越高。
根据成本高低,作战行动的选择次序是:上兵伐谋,其次发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根据力量的对比,作战行动的选择次序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战之,少则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孙武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力量相对均衡,灭国、歼灭战的代价是非常高昂。所以孙武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带入今天的场景,实质上告诫我们,在势均力敌的商业竞争中要避免正面的硬碰硬,要通过差异化、互相协作来实现双赢,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困局。
作者提出: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直白的说就是要通过“谋攻之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不战而屈人呢?一个字“全”,不仅仅是保全自己,还要保全敌人,理论上要实现这一点,要结合“力量”和“谋攻”两方面的因素,以力量为基础,以谋略为“杠杆”,因势利导,转化敌我关系,建立广泛的盟友圈,而不是到处树敌,炫耀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