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酒粬

2018-09-27  本文已影响137人  寜國府人啟程

      酒曲又名酒粬,曲通粬。古人在受潮的稻谷中发现了酵母,于是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有了酒,并发明了酒。有了酒生活便有了趣味,有了趣味便有了文化,乃至今天各地的酒文化。

      说到酒说不完的话题,尽管之前已经写过数篇酒文,仍然酒气十足,想说酒话。诸位今天我是滴酒未进,我也爱酒,并不贪酒,每次喝的醉醺醺并非我之初衷,每次都有人劝酒,我这个人酒席上一经人“好言相劝,”便也起哄起来,每次吃亏的是自己,每次醉后彻夜无眠,第二天无精打采,我是屡败屡战。一旦回归酒桌拿起酒杯也毫不含糊,虽然那么点量,也是尽兴了。我想这些便是酒文化,如果酒喝下去还是那么清醒,那也失去了酒的意义。

酒粬

      再好的酒都是由酒曲酿造的,酒曲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相对于陌生。在我小时候村里的老人每年都会做一次酒曲,以供村里每家每户做酒酿,而酒酿在我们那叫甜酒,六岁时我就喝甜酒醉过,记得坐在站桶里吐的稀里哗啦一地。上月丹弟大婚,小叔还说我开酒晚,看似三十多岁才喝酒,其实不然,六岁就喝酒,哪里开酒晚,而且一喝就醉,可见实在没什么酒量。

      母亲也会做酒曲,不过初次做酒曲记忆还是停留在魏家奶奶,那时候魏家奶奶是村里的长者,裹着一双小脚,梳着巴巴头,戴着头巾,穿着传统的斜襟布纽扣衣服。这些情景今天只能在电视中看到了。魏家奶奶那时候已经很老,由于裹着小脚走起路来拄着拐杖,慢腾腾的,此情此景令人难忘。魏家奶奶这户魏姓是小房,辈分自然大。平日里她家很热闹,七大姑八大姨,左邻右舍都喜欢去她家,她也不算能说会道。最多见的还是她们几个老人打纸牌,那种细长的黑白色的纸牌当时家乡人叫抹纸牌,几个老人抹起来倒也十分安静,不似麻将那么吵,当然现在是看不到抹纸牌了。魏家奶奶后来有一年正月去世,我正好随父亲、姐姐三人去合肥老家,回来的时候已是一丘黄土,很可惜,没有送老人家一程。这些年变化太快了,很多东西只能停留在记忆里了。

酒粬

      哪一年也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也是这个节气,天气入秋,魏家奶奶一声吆喝,全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聚集在她家,攉粉的,擂酒曲的,旁观的,聊天的,很是热闹,我们小朋友在老人的指导下,满山去找鸟雀子花,何为鸟雀子花?学名辣蓼,做酒曲关键的原料,我们采摘回来,老人们把它用垒钵研碎,攉在米粉里加水搅拌均匀,然后用手搓成丸子,汤圆差不多大小。一粒粒的放在毛巾上,快干的的时候用针线穿起来,晚上用筛子盛着放在外面吃新露水,要放几夜,等它阴干。闻到香味,最后挂在竹竿上,小时候家里寻常不过的东西。今天物欲横流,我们可以看到几百种酒,并不知道酒曲这种东西,实在也是一种悲哀,酒曲应该是酒的母亲,所以也应称酒母,当之无愧吧。

酒粬

      六岁时就喝着母亲亲手酿制的甜酒,实在太幸福不过了,这也说明我跟酒结了不解之缘。后来也见过母亲自己做酒曲,每次做酒曲之前也是要加入酒曲做引子的,当然少不了我去采摘鸟雀子花。父亲也会做甜酒,每年早稻上市,他都会亲手做甜酒,六月的天是不用棉布包裹的,放一天一夜就闻到浓浓的酒香,当然这不是用来喝的,而是开水下锅做成正餐的。只有冬天母亲会用糯米做甜酒,厚厚的棉被包着几天,打开时米、酒早已分离,这时候用铜勺舀出酒水,那个酒香回味悠长。我想即使是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在我们宣城也是被纪姓老人家酿造的酒馋的团团转,我想唐人的酒和甜酒及其相似,不信看他的诗。

哭宣城善酿纪叟

唐 李白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今晚我亲手用酒曲做了甜酒。这几日与父亲聊起往事,种种历历在目。一早出门寻酒曲,竟然买到了,只不过这次是方的,不像以前月亮般的圆。煮了一锅糯米饭,研磨碎了酒曲,在父亲的指导下,是做成了,就不知道过两天会是什么样子,发酵如同窑变一样,会带给人惊喜。今晚尤其在做的过程中,是一次时空之旅。唐人把酒称为春,寄予了春天的希望,人生无非以春秋,这个秋天酿造着春。除了这些,我想过两天酒曲会带给我惊喜,期待着……

酒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