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雪文集巢湖文海暮潇潇诗文

【儿时的年味•拜年】

2019-01-19  本文已影响104人  蒙来客
【儿时的年味•拜年】

儿时的年味系列,写了《备年》和《过年》。刚才查看,阅读量分别为1225和717。受宠若惊,给您《拜年》了!

儿时正处于移风异俗,破四旧的文革时期。也许拜年是被破的旧风俗吧,你家我家他家,各过各的年,年节视如平常,没有行拜年礼节的,我也从未得到过压岁钱。

上初中之后,推算一下,应该是1975年的春节吧,年初一早饭后有同学来到我家:

“过年了,我们去看看老师吧。”

又会了几位同学,先去了班主任老师家。进门啥也没说,倒是老师热情接待,奉茶献糖,让吃这让尝那。临别时老师把我们送出家门,才有同学回过头来说:“老师快回去吧,外面挺冷的。”

接着,我们又以同样的方式去了其他老师家、同学家。初一没去完初二、初三接着去或在家里等着同学的回访。此处无声胜有声,这种形式的“串门”,大家都心领神会,其实就是拜年。

第二年,这“串门”就兴盛起来了!女生们鲜艳的围巾花袄罩,毛毕叽瘦腿裤,花枝招展!男生们崭新的蓝涤卡褂子(上衣)裤管上还站着笔挺的线,神采飞扬。进门宁站不坐,生生地怕裤腿上窝出膝盖印。我吧,家里姊妹多,父亲一人上班,装备不起新衣裳,只能穿洗干净的旧衣服灰暗登场。我在简书上有篇文章《拉碳》,只所以拉碳,是为了能挣点钱买套涤卡裤褂,也容光焕发一把。

【儿时的年味•拜年】

串门次数多了,人也熟了,敢说“姨姨,叔叔过年好”了(你说也怪有意思的,同学的父母,应该称呼‘’姨姨、姨父‘’或‘’叔叔、婶婶‘’,却硬生生地给分开了。)最初的拘束全没了。起先只是喝点水,吃块糖,后来递烟也敢抽了,敬酒也敢喝了。我的烟酒就是从串门开始的。

家乡人过年爱串门,家乡人待客都热情。正月里为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串门人,不仅备烟备茶备零食,也有备酒备菜备碗筷的。上大学的头一年寒假回家过年到同学家串门,喝过了砖茶奶茶小叶茶,抽过了群英牡丹千里山,和同学的父亲唠得投缘。大叔说:“小后生们别忙着走,叔这里有几瓶好酒,正月的饭菜也是现成的,一人喝上点再走哇。”说着三钱的精侄小酒盅已摆上了茶几,揭开大灶上的锅盖,从笼屉里端出几样热气腾腾的小菜,一看就知这是有准备的,恭敬不如从命了。山西杏花村、竹叶青,我还是第一见识。

酒香浓,年味浓,人情更浓!从初一到初八,甚至十五前的每一天,这浓浓的乡土年味在串门中漂溢,您嗅到了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