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作家文学梦读书成长励志

如何更快,更好,更深的学习?(上)

2019-05-27  本文已影响5人  易客志

​也许这个标题,会让你觉得很标题党。但今天文章的主题,值得花费你一点点注意力,来阅读它。

李笑来主理了一个公众号,名字叫:「学习学习再学习」。

这不是简单的三个动词,也不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是先学习学习本身,而后再去学习。

换言之,是要先学习学习的方法,然后再去学习知识。

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怎么学习,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学的更有效率,很多人的学习方式,只是简单的学呀学,貌似这样,就能看出自己很努力的学习,其实这样是很难进步的。

正如小马宋所言:任何成功都是有一定方法的,学习也是一样。

以前,我认为这样的方法应该会比较散乱无章,每个大V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我们很难提炼出一套适用于大多数的人的方法,但在我看到王世民的《学习力》之后,这样的想法得到了改变。

《学习力》,是由Youcore的创始人王世民所著,作者本人的求学经历和职业生涯也是开挂般的存在,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了解,本书带给了我们职场的一些高效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是现市面上那些学习类书籍所没有的,相信你读过之后,定会大呼过瘾。

1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功利性学习?

功利,一词,可能有人会觉得用在学习上不好,难道我们学习不应该是学习自己喜欢或是感兴趣的吗,学习,还带有这么强的目的性,这样真的好吗?

事实上,功利用在学习上,不但没有坏处,反而对学习甚有帮助。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有缺陷的学习器。

首先,大脑是懒惰的,但同时,它也是勤奋的。

去年,朋友圈刷屏了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在一定层度上来说,它正是反映了大脑的本能。

一方面,大脑忍受不了持续性的颓废状态,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所以偶尔会见一个人像打了鸡血的兴奋状态,另一方面,大脑懒惰属性的存在,外加上一件事情的周期长和外界反馈,所以,又经常见一个人又退回到之前的状态,彼此循环。

而要破解这种现状,就要用对方法,不能跟大脑对着干,更不是要刻苦,坚持,因为,在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凡是需要坚持的,最终都没坚持下去。

其次,大脑是分不清现实奖励和未来承诺成果的。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儿:

2019年的目标:是完成2018年那些本该在2017年完成的我在2016年就信誓旦旦要完成的2015年制定的目标!

兴许没这么夸张,但多少会躺枪一点。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脑会对能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感到兴奋,错把可能性当作真正完成的目标。

结果就是:每年重新捡起上一年的目标,继续完成。对于学习而言,误以为自己会了,但其实只是停留在表层。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很多人热衷于收藏干货知识,认为把知识收藏起来,回头会再去学习,结果是再也没有去看了。

知道了几个新的专业术语,熟悉了几个概念性知识后就很兴奋,以为自己掌握了,但真正一到用的时候,就什么都不会了。

最后,大脑的忘性极大,很难长久的记住复杂东西。

在神经学中,想要记住一些东西,必须依靠神经元的突触。而突触必须经过反复足够多次,才能得到强化,而后形成长时记忆。

那么问题来了,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反复足够多次呢?

就连付费的课程,都不一定会学习第二三遍,何况那些没什么成本的知识。

综上,正是由于大脑的这三个缺陷,让学习这件事变得更加困难,也更加低效率。

这时,功利性学习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在《学习力》这本书中,作者是这样定义功利性学习的:

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后立马应用。

因为按需学习,学后即用的特性,能有效的克服大脑的缺陷。

首先,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这与主动逼迫自己学习相比,所消耗的意志力减少了很多。

正如,如果明天周末,你因上班而要早起和你自己主动想早起,前者做成的可能性要更大一点,且没有消耗自身意志力。

其次,因为大脑很容易满足,分不清承诺和成果。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都停留在表面,一旦真正要用的时候,就用不出来。

而采用功利性学习,学后立马就要用到的,可以很快的检测出自己到底有没有学会。

好比,在阅读这本书时,讲理解技巧这一章,有三个知识追问,如果我们只是知道这个概念,那就是停留在表层的学习,如果采用功利性学习策略,你可能会对每一个知识都追问一遍。然后回答追问的问题。这样才算真正的学以致用。

最后,因为大脑的忘性本能存在。

在功利性学习中,会随时用到所学的知识,所以,这种学习相当于是变相的在反复足够次数,以便强化神经元的突触,形成长时记忆。

所以,功利性学习,可以有效的避免大脑的几个缺陷,让学习更快,更高效。

2

为什么要搭建个人知识体系框架?

知识体系,一词,现如今,并不陌生。

知乎上曾有一个热议话题:李叫兽是如何搜集和整理信息的?

李叫兽也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应答,详细的讲述了他自己是如何整理信息,并且系统化知识体系的。(文末参考资料附上了这篇文章)

而在《学习力》这本书中,作者也认为搭建知识体系框架的学习,可以让一个人快速的成长起来。

换一种说法,可以让一个工作两年的人积累出十年的经验。

因为知识体系构建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你的认知水平。

而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看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

我们每个人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是基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独特的经验集合,以及我们对这些经验的信念。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这些经验和信念就是先前经验,先前概念,先前知识,而学习就是原有经验的迁移。

因此,自然而然的得出:

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能够清楚的构建自己原有经验的知识体系框架,在每次学习新知识时,再对原有框架填补和修正。

好比,装修房子一样。有的人在装修之前,已经有一个整体的装修设计图,然后按照装修设计图来填补和新装修。学习也是如此,有一个原有的知识框架,根据框架来学习新知识和经验,好过毫无头绪的学习,而且,随着不断的积累,体系越来越大,学习的速度自然也就越来越快。

相反,有的人装修,这里刷一下油漆,哪里鼓捣一点墙纸,装修到哪里是哪里,完全没有规划,有时候甚至还要推倒重新来过,对他们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盲目学习,没有方向,所以学的很慢,经常从零开始。

由此,搭建个人知识体系框架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在作者看来,个人知识体系框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基于职业目标的能力体系框架;

基于业务领域的知识体系框架;

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

最简单的,也最基础的是基于工作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一份工作流程,相信,大家可以有头绪的梳理出来,例如,我在公众号上推文一篇,我眼中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往小里说,这是一份工作流程知识体系框架,但基于这个框架,我们可以很好的往更高层次迁移,比如,如何运营一个公众号,再高层次,如何做互联网运营等。当然体系框架只是最粗颗粒度,想要做好,则要越深入,颗粒度也要越细,具体到细节上去。

书中,作者也列举了一个销售流程的知识体系框架,然后基于销售流程的体系框架,迁移到金牌销售,市场经理,管理层上去。

总之,学习的本质就是经验的迁移,而个人知识体系框架则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实现经验迁移。

3

为什么要学会迁移经验?

2018年,是一个寒冬年,不管是股市,还是职场,都有太多的人在这一年没过上好年。

之前跟一位朋友聊天,他所在的公司裁员比例高达50%,这位朋友也一直忧心忡忡,怕自己被裁掉,并且已经做好随时去下家的准备了。

经济寒冬是大环境趋势,个人力量很难改变这个现状。

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很对:我们虽然很难改变环境,但却可以改变自身,去适应这个环境。

所以,适应经济寒冬下的职场,可能是未来每个人都要遇到的事情。

而学会迁移经验,可以让我们上手任何工作。

且在如今这个呈指数级变化的时代,不会迁移经验和知识的人,大概率是要成为被这个社会淘汰的人。

前几年,唐山收费站的大姐就是鲜明的例子。

但也有很多人,不仅在原来的工作干得很好,换了份新工作,也可以干得出色。背后的原因,就在,他们的底层能力是通用的,他们把原先的经验和能力迁移到现有的工作中去。

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提升这种能力呢?

书中,作者给出了三大方法,来提升这种迁移性。

1  组织整理好先前经验和先前知识。

学习的本质是原有经验的迁移,我们或多或少会带有已经知道的知识去学习新的东西,没有一个人是全小白的状态。

就算是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他们的大体形状也和人差不多,这其实就是原有经验的限制,很难挣脱出去。

另一方面,既然学习新东西,始终会带着原有经验和知识,那为什么我们不好好组织和整理出来,而后再有针对性的去学习,这种学习,比起懵懵懂懂,直接上手就干,是不是更容易迁移呢,更容易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呢?

这也与前面所讲的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框架联系起来了,组织整理先前经验和先前知识,不就是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吗?除此之外,还要预留时间专门来做这件事情,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过,思考,一定要预留时间,思考是一种习惯,当养成习惯后,总会想明白一些事情。

2  多样化情景中应用。

多样化应用,其实是提醒我们在多个场景中使用学习的新知。

比如,表达的金字塔原理是要结论先行,自上而下。

在工作汇报,陈述观点时,结论先行的原则,可以提高表达人的表达功底,但如果,你急需用钱,想要找朋友借点钱,如果一上来就说:我今天找你的目的,主要是想借点钱,理由有三点……你看你能借到钱不!

在将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多样化应用也尤其重要,我们常说,学到一个新知识,要举出3个与之相关的联系,但这还不够,不是说数量不够,而是多样化可能容易被我们忽视,3个例子,全是同一类型,这样的效果,往往没有3种类型的好。

3  对知识做更高层次的抽象

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有一次在演讲中说:

「我看书和看待问题,都是在看里面的模型。」

比如我读乔布斯,我看得是简洁和产品模型,我读马斯克,我看到是第一性原理模型,我在读孙正义,我看得是非连续性模型……

抽象模型,也是迁移知识和经验的有效途径之一。简单来讲,它就是从本质上,底层上去思考问题,所以,具有高度的普遍性。

4

写在最后的话

以上只不过是《学习力》中的3个学习策略,正是基于这3大学习策略,我们才能更快,更深,更好的学习。

本书下半部分是围绕技巧来写的,当然技巧也是基于策略展开的,技巧方面,在下篇文章,再来详细的写写,最后来总结一下:

学习的三大策略:功利性学习,搭建个人知识体系框架,原有知识和经验的迁移。

学习任何新东西,都可以围绕三大策略展开。

最后,任何成功都是有方法的,如果你什么都不做,自然跟大家都是一样的结果,如果你做点什么,结果,可能因你做的而不一样。

END

阅读书籍:

《学习力》,作者王世民

参阅资料:

知乎问答:《李叫兽是如何搜集和整理信息的?》;

相关阅读

如何做到将知识真正的运用起来?

当我们在谈思考的时候,到底在谈什么?

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