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杀死我们的道德
**杀死道德的第一步——利他主义
无论我们站在哪一种道德哲学流派的立场上看,都必然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对利他行为的定义与态度。即使很多哲学流派在谈论道德的时候并不正面关注利他行为,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完整的逻辑自洽的道德哲学体系,我们总是能够从中寻找出相关的理论,来正面回答利他行为的相关问题。
比如经院哲学,教义告诉我们要爱世人,要像爱你的兄弟姐妹一样的爱你的邻人,不仅如此,还要爱你的敌人:
(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这是因为上帝的怜悯顾及每一个人,不单有义人,也有罪人,更因为上帝爱罪人,就差遣爱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并担负世人的罪孽受死,作了众人的赎价。、
这就说的很清楚,利他行为是合乎(经院哲学流派的)道德的,应当被我们提倡。这种行为的合理性来自于人对于上帝的跟从与效仿的合理性,而后一个合理性的合理性论证各位可以参见中世纪基督教会学者们的各种论文,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又比如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并没有正面回答关于利他行为的相关问题,但是他从一个更为宏大的视角,为我们构建了普适于全人类的道德框架——三大铁律:
“要只按照你同时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 (普遍立法)
“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视为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 (人是目的)
“全部准则通过立法而和可能的目的王国相一致,如像自然王国一样。”(意志自律)
所以你看,只要你的利他行为是发自内心的,纯粹的,高尚的,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么在康德看来,这种利他行为就是道德的,是值得提倡的。
而在边沁那里,答案就更加显而易见一些:只要你的行为是能够增加群体总福利的,那你的行为就是道德的。所以如果你的利他行为是结果成功的,那么这就是道德的。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讨论利他行为呢?
显而易见,因为利他行为是最容易引起人内心冲突,进而引出道德讨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与人的趋利避害的工具理性往往是不相符的。利己的本性通过进化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每一个生命体的血液深处,但是时时出现的舍生取义与舍己奉公,演奏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才让我们人类的历史显得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冰冷与残酷,多了那么一点点的温暖,一点点血色之外的暖色调。就像是枯寂夜幕下一缕飘摇的火光,温暖与光亮让人类在进化的征程上可以挺直脊梁。这光的来源,就是利他行为。这火点燃的,就是人类心中对于道德的信念。
**杀死道德的第二步——没什么利他主义
好了,抒情到此结束。利他行为真的就是人类伟大的证明吗?是人类这种当前站在了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自诩的“德行”的体现吗?
很遗憾,我想不是的。至少,现代生物学不这么认为。
看过《自私的基因》一书的同学们都知道,利他这种行为,本质上来说与利己没什么不同,都是选择出来的有利于基因传承的特定行为模式罢了。
举个例子,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并不是什么人类特有的超能力,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的任何族群中的个体,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不孕不育。而这些不孕不育的个体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让他们的DNA副本流传下去。天无绝人之路,虽然你不能生,但你有能生育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啊,你们哥们姐们几个的DNA绝大部分都是相同的,所以他们的DNA的成功传承,依旧是你的DNA的成功传承啊。所以,哪怕你没有可以为之牺牲的儿子,但你有可以为之牺牲的的侄子啊!
试想一下,同样的两个个体AB,A有一个时刻准备着为他牺牲的叔叔,B只有一个整天游手好闲吊儿郎当只顾自己的叔叔,那很显然A个存活的概论要高一些嘛。于是,A个体就带着他叔叔的利他基因,在他叔叔的保护下活了下来,成为了历史的书写者;B个体则跟着他那不懂利他的叔叔一同死在了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成为了A族群史书上的低等生物。所以你看,利他基因就以这样的方式,与利己基因一同被刻写在了人的血脉深处。
以后我们就不能说舍己为人的行为是对生物性的超越和向神性的靠近了,因为很遗憾,那也是生物性本能。
**杀死道德第三步——道德实践在中国
利他的本质是利己,这观点有点令人沮丧,毕竟“人跟猴子不一样”持方的辩友们又失去了一个有理论点。不过这正是我想要说的:道德的起源服从于种群的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的道德,遵从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好吧好吧,我承认,在人类走上文化演进这条路之后,人类站在了食物链的最顶端,道德似乎不再需要作为某种辅助进化的工具出现。可是不幸的是,道德依旧没能获得纯然自在自为的地位,它与人类文化一起,受制于经济发展的需求。
还是举个例子。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小农经济决定了我们超级稳定的市场结构与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下我们产生了怎样的道德呢?礼嘛,义嘛,三纲五常嘛,父子人伦嘛,长幼有序嘛。这是怎样的道德?秩序化的,稳定化的。定了三纲五常就是在道德上定了规矩,大家遵循这样的规矩,可不就海晏河清了嘛。为啥儒家如此受统治者喜欢?这种道德鼓励人不闹事啊。再看看道家,老子的思想被用过吧,为啥?强调别折腾,学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不光是讲规矩,简直就是完美的臣民形象嘛(当然,人家老子本意不是这个);你看有哪个统治者用过庄子的思想了?庄子这个人,主张逍遥游,还喜欢辩论,典型的不守规矩嘛,谁敢用?
秦朝大一统之后,中国道德的风向标就是定死了的:守规矩,别折腾。统一的王朝不需要以武犯禁的侠客,东周时代的“遗毒”不应带到崭新的帝国之中。
为什么?
农耕经济就是要你踏踏实实在田间干活,你好好种地,地主老爷才有饭吃,举人老爷才有饭吃,堂堂天子才有饭吃;你不踏实种地到处流窜成了出门不带身份证的流民,会导致王朝内部一大批显贵们吃不上饭的。所以,就有了这种想要把人一辈子拴在地里的道德。
**杀死道德第四步——道德实践在西方
那么欧洲好到哪里去了吗?当然没有啦。
十六世纪以前,欧洲大陆在刚刚经历了“美妙的”中世纪后,从道德上,几乎全盘继承了经院学派的道德观:“谦逊、隐忍、听上帝的话、听上帝敕封的国王老爷的话,听国王老爷敕封的领主的话,听领主老爷敕封的骑士老爷的话”,至于柏拉图所倡导的“独立自由”的贵族道德通通滚蛋——农奴们不在庄园里生产,老爷们吃什么?要啥人身自由?要啥自行车啊?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资本家们终于意识到:我们应该联合起来,不然国王这王八蛋大概永远也不会还债了!于是他们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哦不….全世界的资本家们,联合起来!发动了革命,史称“文艺复兴”。
于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民主啊、自由啊、平等啊,这些普世价值就在文艺复兴之后成为了欧洲道德的主旋律。随着五月花号的成功登岸,民主自由的歌声更是传遍了辽阔的美洲大陆,啊,平等的印第安人!啊,自由的白人!
至于为什么这些成了道德,因为民主是资本家对国王说的,他说我要组建议会搞你;平等也是对国王说的,他说钱是我的,债务是你的,债权是我的,你要还不上债,税收就是我的;自由是对农奴说的,他说朋友们,你们是自由的,你们应当充分发挥用脚投票的权利,离开领主的领地,来到城市里,来到我的工厂为你们自己工作!为了适应资本家们日益增长的对劳动力的和扩大再生产的需求,普世价值,就成为了道德的主体内容。
**杀死道德第五步——道德实践在现代
当代,消费主义的道德观席卷全球。
“成为你自己”“做你想做的”“你是唯一的、独立的、不一样的”,这些观点脱胎于自由独立的普世价值,进一步释放了人们心中的欲望。
“我想吃薯片!”“哇哦,这是你内心的声音,不要错过它,去吃吧。”
“我要大钻戒!”“哇哦,这可真是一个独特的想法,去买吧!”“没钱”“我借给你啊。”
资本家厌恶清规戒律,就像它们厌恶扭扭捏捏不肯开放口岸的清政府一样,谁妨碍了他的市场,谁就是他一生的敌人。消费主义道德,就是在让人“成为自己”的同时,尽情消费,创造市场。
所以对所有要减肥的朋友们说一句,如果有人告诉你行了须尽欢、奶茶喝起来,那么如果他/她要么对你的肥肉感兴趣,要么对你的人民币感兴趣。如果听从心的声音真的是一件纯然的好事,那我们何苦要把那么多令人快乐的手法写进刑法里?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我们的大脑进化出了凭空高潮的能力,于是我们也就有了被道德强奸的生理学基础,我们可以被许诺,可以被欺骗,可以为了本不存在的东西费尽余生,可以为了本无所谓有的东西撕心裂肺。这是人类的悲哀之处,也是人类的伟大之处,哦,伟大这个词本身也是道德化的,那么换句话说,这就是人类这个族群与其他生物族群截然不同的地方。
那么作为一个辩手,我们要明白的就是,本就不存在什么天然的道德,就像我在上文以及上一篇文章中说到的,道德也是人们构想出来的虚拟之物。这就意味着,当你的对手拿着某种道德咄咄逼人的时候,你思考一下,他所谓的道德到底缘起于什么,这种道德的存在的利益基石是什么,你就可以从正面把你的对手拉下神坛,然后用人间烟火气扑灭他的气焰。
就像如果有人跟你大谈自由意志,自由的无上,你就可以告诉他,从来没有所谓的自由,人类作为生物体遵从着峰中定律,遵从着生化反应机制,自由只是你的一种错觉,那就更勿论自由的所谓无上性了;如果有人你大谈民族情怀、谈文化纯洁性、谈当代人对文化原封不动的传承的义务,你就可以告诉他,从来没有什么纯粹文化与纯粹民族,这个世界上显存的任何一种文化与民族都是杂交的与混血的,就像当一个印度人大谈要回复传统印度文化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他说的传统文化,是英属殖民文化,伊斯兰文明莫卧儿帝国文化、孔雀王朝文化还是欧洲马其顿文化——因为文化本就是杂交混血而来,所以从不存在保持文化纯粹性这种莫须有的义务和道德。
虽然这么说刻薄了点,但作为一个辩手,在场上不应带入任何场下的道德立场,辩手在赛场上的唯一的道德准则就是他的持方。同样的,对于任意的涉及道德的持方,辩手们也没有必要固守着某一种道德,换个角度,惊喜不断。
就像周玄毅前辈告诉我们的:辩论的本质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抽签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再投胎的过程。所以,放下自己的执念,抽到辩题的时刻,就是拥抱另一种人生的开始。
o